崇德街道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崇德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法治禄劝总体要求,以建设平安和谐崇德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为目标,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较好地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为确保全县政治大局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现将崇德街道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崇德街道地处县域最南端,街道驻地小平坝距县城7.2公里,东隔普渡河与富民县东村镇、款庄镇相望,南和富民县赤鹫、罗免镇接壤,西接武定县狮山镇,北与屏山街道、翠华镇毗邻。境内山高起伏,属喀斯特地形,山区、半山区、坝子与河谷相间。国土面积144.63平方公里,海拔在1600米—2496米之间,街道驻地海拔1670米。年平均气温15.6℃,年均降雨量935.1毫米。街道下辖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个村民委员会,85个村(居)民小组,常住人口31437人(不含新兴职业学院20980人)。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制度建设
一是街道党工委切实履行相关职责,将普法工作做实做细,在全街道形成由党工委书记负责、分管领导主抓的工作机制。二是通过召开会议进行深入学习,并依据法治要求部署相关工作。三是坚持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重点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扎实有序地推进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坚持“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强化普法工作队伍建设,加大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推动法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人人学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提升基层政府执法水平
一是夯实依法执政基础,继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抓好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党的理论学习和学法用法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切实加强新任干部法律培训,努力提高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党风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法治机关。二是在自觉接受上级党委政府和人大依法实施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积极拓宽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渠道,切实保障群众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三是进一步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及时受理反馈信息,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
(三)加强法治教育宣传
结合“3·15”“4·15”“6·26”“12·4”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向居民群众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街道、社区设置法治宣传栏,结合“法律六进”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共14场次。此外还宣传了《预防养老诈骗》《如何辨别非法行医》《土地管理法》《信访工作条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行政复议法》《反邪教》《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有组织犯罪法》《信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全年向广大群众发放普法系列读本等有关法治学习资料共计近15000余份,制作法治宣传布标横幅12条,法律咨询共计4500余人次,报送信息简报41期,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4次。开展重点对象“普法强基”宣传12次,让普法工作走深走实,在机关单位、村组、学校、企业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座谈会;结合纪念日和新法出台进行普法,开展“安全生产月”、“综治宣传月”、“法治宣传周”等特色法律咨询活动;通过送法上门、普法到人,在工作开展中,就一些热点、焦点涉及法治的问题,邀请律师进行解释帮助,起到较好宣传效果。通过一系列长期、大规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活动,街道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向村(社区)居民重点宣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通过社区宣传栏、法治文化墙等形式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增强村(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
(四)坚持创新实践,不断推进法治建设新模式
崇德街道坚持以创新为导向,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亮点、新经验,进一步推动街道法治建设工作纵深发展。一是建设社区安置帮教实践平台。崇德街道司法行政部门联动村(社区)、派出所设立安置帮教工作平台,对安置帮教的回归人员签订安置帮教责任书,使安置帮教工作有专人负责管理。2024年以来,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10次,公益劳动10次,走访社区矫正对象130人次,共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3人,解除社区矫正对象8人,目前在册矫正对象15人,安置帮教对象103人,其中重点帮教对象3人。2024年来,共接受公安、检察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委托社会调查评估3件。同时,发挥街道社管综治作用,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开展治安防控、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人民调解、信访、帮教“五位一体”工作,切实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二是用好诉调对接机制实践平台。“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的工作模式,使当事人在对簿公堂之前能“化干戈为玉帛”,节省行政资源,方便快捷、经济高效地解决纠纷。崇德街道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工作室,从人、财、物和管理上都保障到位。诉调对接机制的设立和进一步加强,对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民事纠纷,维护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024年以来,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40起,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8件,纠纷共涉及金额134万余元,化解成功率95%。坚持回访预防,对于调处的重大矛盾纠纷,指定专人包案,定期回访,督促履行协议,防止纠纷出现反复,酿成新的事端。三是积极推进人民调解人作规范化建设,对辖区内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进行专题培训,开展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专题培训4次,参训人数2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为建设平安和谐崇德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构建司法保障服务平台。街道相关部门联动司法所、派出所在7个村(社区)成立工作室,在基层开展便民为民司法服务,综合村调解组织和综治等力量,解决群众纠纷和社会矛盾,同时宣传法治知识,为村务提供司法保障。
(五)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发展
崇德街道在法治街道建设工作中,既注重眼前成效,又注重长远发展,不断建立健全法治街道制度建设。一是建立人大监督机制。形成了以人大监督为主,内部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为辅的监督体系,有效地提高人大代表的法治观念和职能作用,同时也对执法部门和行政部门阳光执法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建立纪检、信访监督机制。街道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从多方面入手,以基层单位和部门为切入点,狠抓关键部门和关键职位,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全街道7个村(社区)设立了接待站,纪检监察干部定期到接待站协助接访,收集群众意见,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形成了上下连贯、纵横交错的举报网络。做好信访工作是解决广大群众涉法问题的首站。在建设法治街道活动中,我们建立健全信访监督机制。先后建立定案、定领导、定责任单位、定办案人员、定办结时间的“五定”信访包案责任制;建立街道、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竭力控制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回顾全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还需巩固提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法律、法规的学习虽然已进入常态化,但应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水平不足,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法治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法治工作专业人才相对匮乏,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参差不齐。三是开展系统化、全局性的普法宣传工作的全面统筹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不够丰富,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知晓度还不够高。公民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诚实守信的自觉意识有待进一步养成。
四、2025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崇德街道将持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决把牢法治建设正确方向,加大工作力度,寻找差距、弥补不足。立足街道职能职责,开展依法行政。一是加强法治学习,提高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系统学习,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法活动,让全街道党员干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工作的能力,加强对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确保行政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和使用法律法规。二是强化法治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健全法治工作队伍定期培训制度,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合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投诉举报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群众投诉举报。三是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提高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崇德街道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