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lq.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2812X-202503-968200 主题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昆明市禄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03-11 08:59
名 称: 乌东德镇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文号: 关键字:

乌东德镇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11 08:59 浏览次数:8
字号:[ ]

2024年,乌东德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2024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推进依法执政工作

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镇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法治建设工作党委第一责任,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依法治镇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对相关领域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镇工作及处理法治建设重大问题。召开6次专题会议,根据人事变动适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思想,把思想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

(二)加强学习,增强依法行政意识

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带头示范作用。班子成员通过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方式,组织开展学习7次,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5次,在全镇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营造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行动有序推进、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司法保障能力得到增强,我镇整体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政府从管理者服务员转身。为项目提供一对一的包联服务,通过法治宣传、治安管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环境卫生整治等,精准发力,持续服务好金沙江水上航线、水电站旅游开发、水帘洞风景区、夹岩峡谷风光等项目建设,为企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企业运行健康平稳营造良好环境。用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相关站所主动靠上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等部门加强推动工作落实,有效推进项目建设。

(四)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提升行政执法质量

一是严格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决策机制。镇党委、政府健全和完善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和合法性审查机制,实行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积极推进镇、村两级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2024年继续聘请云南展耀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单位,并为11个村(社区)配备了一村一法律服务员,为重大事项、突发事件、矛盾纠纷化解等问题提供法律支持及咨询。

二是完善执法制度,规范综合行政执法严格依照县机构改革要求,设立综合行政执法高度重视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及法律知识培训6场次,筑牢执法工作根基,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养,同时强化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提高执法的规范性、合法性,降低行政诉讼案件发生率。2024年我镇组织12名干部职工参加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其中11名考试合格并获得行政执法证,通过率为92%现持有行政执法证人员35

三是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各界监督。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时主动公开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等事项清单信息,规范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做到全过程留痕迹和可回溯管理,依法接受镇人大主席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委员会的民主监督,切实保障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同时开展执法司法案件(事项)当事人监督评价回访工作,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严格公正执法。

(五)强化多元解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方位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搭建多元化解平台,联合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形成覆盖广泛的解纷网络。设立专门的矛盾调解室,配备专业调解人员,及时受理居民间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建立线上调解系统,方便当事人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参与调解。今年全镇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做到发现矛盾及时受理,防止民转群体性事件,为乌东德平安保驾护航,有效保障辖区和谐稳定

二是推动专项普法行动、“2+3+N”实体化运行机制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多管齐下。实现普法宣传、队伍培训、纠纷化解、基层治理等工作同步开展、一体化推进,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了社会稳定。组织开展命案防控发现登记-风险评估-分流交办-分类调处-预防处置-动态管理-跟踪回访七个闭环管理机制实操培训,切实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乌东德镇始终坚持命案防范关键在,全年无命案发生。

认真贯彻落实好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选拔法律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复议队伍。严格审查行政复议案件,对于行政机关的不当行为及时纠正,通过案例指导、定期培训等方式强化行政复议层级监督,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四是调处化解矛盾过程中,结合法律顾问的有利资源,加快推进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力量建设,打造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系,最大化地履行好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职能,引导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积极参与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公共法律服务,大力发展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

)落实信息公开,增进权力运行透明度

一是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按照县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总体要求,在公开内容上坚持以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优化便民服务中心办事流程,以权力清单形式向群众公示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权责权限、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监管方式等事项,让群众清晰明了。

二是强化三务公开管理,通过县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等渠道,定时更新各村(社区)党务、村务、财务及其他应公开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提升乡村工作的透明性、民主性和利民性。积极组织机关人员参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网络培训,及时录入政务信息,坚持政务公开制度,不断延伸公开领域,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机关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七)广泛宣传,深化法治乡村建设

一是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结合八五普法”“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以宪法、民法典、行政复议法等内容为宣传重点,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进社区、进村组、进校园等活动,扎实推进法治宣传全覆盖。今年共组织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40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二是全面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坚持发挥学校法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作用,倡导师生共同学法、共同守法,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深化法律进学校,深入乌东德中心校、乌东德中学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治教育。今年以来,我镇共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5场次,促进学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全方位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是持续深化法治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在辖区内培养法律明白人”66人,实现社区法律明白人全覆盖。组织开展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训活动,帮助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法律知识。深入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加强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培训,提高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2024年共开展法律进乡村法治宣讲活动16场次。发挥法律服务员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主动邀请法律服务员参与审核修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起草审查民事经济合同,为重大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决策提供法律意见。

二、存在的问题

2024年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短板。一是干部的行政执法相关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在工作中仍需要专业部门进行指导培训;二是法治宣传形式不够丰富,普法的针对性有待增加。

、下步工作计划

2025年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我镇将始终紧密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努力在法治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做出积极的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观念。落实镇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学法用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学习实效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积极策划法治宣传工作,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执法工作要求和执法队伍建设,完善领导干部学法、依法决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矛盾纠纷化解等制度体系。组织干部职工、综合执法人员参加法规培训学习,提升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确保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严格依法行政,细化办事流程与规范操作程序,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以增强透明度,扎实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以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三)创新普法方式,推动全民学法持续开展八五普法工作,深入企业、群众了解大众普法需求,及时制定相应的普法宣传计划。加大与学校、企业、村(社区)的互动,充分利用宣传海报、宣传专栏、村村通”“峻美乌东德等平台,对法律法规及相关案例进行解读,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民学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