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4年)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和《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云教发〔2022〕15号)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立足区域特色,适应经济发展,将“立足禄劝、辐射西南、服务华夏、走向世界”贯穿于学校发展全过程。严格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总体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县域内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加快全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步伐。为更好地诊断和总结工作,特对2023年我校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作出如下报告:
1.基本情况
1. 1规模和结构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4年9月,隶属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是“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倾力打造的省级重点公办中职学校之一,为更好地服务禄劝脱贫攻坚,2016年政府投入2.46亿元进行改扩建,学校由四年前占地42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在校学生370人、教职工57人发展到2023年占地202亩、建筑面积77499.26平方米、教职工224人、在校学生3776人、89个教学班、固定资产总值3401.59万元的现代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紧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脱贫摘帽的契机,在校园建设、教育教学、师资配备、设备购置、专业发展、招生就业、资助政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能大赛、民族文化、内涵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禄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全市同步小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1. 2、学生情况
学校有在校学生3776人,共有89个教学班,其中有大专生1210人,中专生1822人,综合高中学生744人,建档立卡脱贫户学生1678人,少数民族学生1563人(其中彝族学生1060人,苗族学生185人);毕业生1420人,组织和承办各级各类培训3568人次。
1. 3、 教师队伍
学校有在校教职工224人,专任教师223人,生师比为19:1,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11人,德育管理人员89人,体育课专任教师9人,美育课专任教师4人,“双师”素质专任专业教师128人,正高级讲师1人,副高级讲师42人,讲师38人,助理讲师129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有8人,本科学历有171人;
目前学校有云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昆明市优秀教师2人,昆明市名班主任8人,昆明市学科带头人1人,昆明市骨干教师7人,昆明市教坛新秀8人,县级学科带头人4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县级教坛新秀6人,县级教学名师5人。
1. 4、 设施设备
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价格为6717.80元,同比增长23.3%。学校现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1个、学前教育实训基地1个、航空服务实训基地1个、酒店管理实训基地1个、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实训基地1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室8个、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室4个、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室2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52,同比增加12.14%。图书馆藏书(印刷图书)达13万册,报刊达100种,生均图书33册。
2.学生发展质量
2. 1党建引领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推进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总支在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赶考之路上按照“年年有目标、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收获”的思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4个学部党支部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到2023年建成省级“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党建工作示范学校,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 2立德树人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打造云南省“三全”育人典型学校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于一体的德育工作队伍,2024年培养出12名德育骨干管理人员和12名思政课专任教师,利用禄劝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设2个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力争2025年创建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打造1个校级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打造2个校级思政课示范课堂;
2. 3、在校体验
学校定期在学生中分发在校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师教育教学方法、训练课程指导、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开展以及在校生活、安全状况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感受,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服务学生及服务运动队提供改进依据。问卷表明学生对学校环境的满意度为93.2%;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满意度为91.5%;公共基础课课时安排、教师教学能力满意度为89.6%;对专业课课程设置满意度为89.7%;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满意度为89.7%;对学校实训室环境的满意率为93.9%;对学校开展的文体活动满意率为96.2%;对食堂提供的就餐条件和质量满意度为96.6%;对宿舍的管理和住宿条件满意度为89.6%。
2. 4、就业质量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2023年应届毕业生共计1174人,就业率93.79%(含职教高考升学、普通高考、参军),升学率100%(含学籍转段升学、职教高考升学、普通高考升学)其中学籍转段升学学生259人,参加职教高考升学205人、参加普通高考升学12人,直接就业694人,就业率达99.49%,就业学生月平均工资在4300元左右,年收入达50000元左右。曾长鸿、董顺航、孔维兴等12位同学进入长沙机场工作;陈古文、胡祖瑞、马玉雄等30名同学进入威巴克(无锡)减震器有限公司工作;李汉福、周开宇等46名同学进入峻凌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技术岗位;潘光领、陈金洋、蒋传仓、李加勇等96人进入国企实现高端就业;刘志航、任涧泉水、金琴菲等12名同学被昆明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
2. 5创新创业
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学校制定并实施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发展规划,有成效。学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有成效。毕业生质量高,“双证书”取证率达70%以上。
2. 6技能大赛
2023年8月学校4个团队参加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分别获二等奖3个、三等级1个;2023年8月学校英语基础模块在线精品课程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二批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在线精品课程;2023年9月学校教师参加云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2023年11月参加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14个赛项分别师生获一等奖11个、二等奖23个、三等级36个,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级8个。2023年11月承办昆明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农林牧渔类和教育与体育类赛项并参赛,师生获一等奖11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19个。
3.教育教学质量
3. 1、专业建设质量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重点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幼儿保育和物联网技术应用5个专业。2022-2023年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两个专业建设为省级优质专业,2024年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两个专业建设为国家级优质专业,2024年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幼儿保育和物联网技术应用3个专业建设为省级骨干专业。2022—2024年,校企共同合作开发省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本,开发相关专业对接产业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式教材。与企业共同开发精品课程5门。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积极与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联席委员会对接指导,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活页教材编写培训,组建7个团队开展活页式教材的编写,让课堂教学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调研与分析,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制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建立可推广、可借鉴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
3. 2、课程建设质量
对接职业岗位群,参照行业技术标准,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引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文化、综合素养等方面更加符合企业用人需求,2023年,学校1+Ⅹ证书试点专业达8个,其中,汽车油漆调色与喷涂报名考证40人,通过率为95%;WPS办公应用报名考证147人,通过率94.12%、智能新能源汽车(汽车电气)报名考证50人,通过率89.79%、餐饮管理运行报名考证116人,通过率89.74%,实现学校所有专业“1+X”考证全覆盖;建立健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技能竞赛制度,2022-2024年争取在禄劝职业高级中学承办一次省级技能大赛相关比赛项目;建立校内质量监测评价机制,按时按质完成年度质量报告,积极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3. 3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建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实施教师增值计划,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落实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的制度。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长期与禄劝本地和外地一些优秀企业合作,2024年1月至9月,禄劝职业高级中学分10批共派遣43名专业教师进行“进企业、下车间”活动,与企业工位、企业师傅进行点对点、面对面、零距离学习交流,在岗位中实操实践、总结提升专业技能及素养。
3. 4、 提高教材建设质量
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学校制定并实施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发展规划,有成效。形成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在线精品课程和活页式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机制,有成效。
3. 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制定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标准,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2025年争创国家级信息化标杆学校;积极开发覆盖学校骨干专业和核心课程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2023年打造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到2024年底编写信息化教材6本,扩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覆盖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竞赛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建设信息技术平台,探索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教学方式,2022年建设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室,2023年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虚拟仿真实训室,2024年建设电子电工虚拟仿真实训室,并打造一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3. 6、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双师型”教师占比60%,同比增加7.49%、兼职教师占比5.14%,同比减少3.76%,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0.32%,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占比9.68%,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0.09%。针对本校教师不同专业培训需求,以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目标,围绕乡村振兴、党建赋能、学校管理、校园建设、教育教学、教师增值、师生评价、设备购置、专业发展、招生就业、学生资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书证融通、提档升级、技能大赛、文化传承、内涵提升、基地建设、国际视野等二十个方面制定了3-5年教师长期培训规划。以“学部”为培训单位,定期召开教研会、公开课活动,学部活动是校本培训活动的主阵地。各学部从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学部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一是积极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模式。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分批安排教师到昆明官渡职中、盘龙职中、一职中专、安宁职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培训。二是依托“学校师生技能大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每年五月为我校“技能竞赛月”,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师生全员参加,有效提高师生专业知识和实作能力。
3. 6校企双元育人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专业师资力量,围绕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互联网+订单农业”等新科技催生出的劳动新形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联合禄劝乡村振兴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用“引进来或走出去”形式,聚焦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发展进步、农民全面增收。2023年学校培训人数达1200人次。
4. 国际合作质量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2019年至2022年共有9名学生赴日本斯巴鲁研修。研修过程中,由合作企业提供生活补助。回国后,在合作企业生产技术岗位从事工程技术员工作,就业年薪超过10万元。
5. 服务贡献质量
5. 1、服务行业企业
学校按照“政府主导,校企发力”的要求,创新政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政校企共同规划、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办学机制,完善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等制度,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发展,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较2022年新增合作企业2家:零跑汽车有限公司、上海人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现学校与54家企业和33所院校(园)建立合作关系。
5. 2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开展职业技能进乡村活动中,发现好多留守老人家里饮水机长期开着,不仅浪费电,而且水反复加热不利于健康。教师们利用所学技术专长改装饮水机,制作水开音乐提醒器——会唱歌的饮水机,水开时提醒老人接水并关闭电源,率先在禄劝敬老院等推广使用。另外,针对当地乡镇大棚种植基地98%还停留在传统的大棚技术阶段,组织专业教师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为智慧农业方向,将实践课堂搬进大棚,对农户大棚进行提升改造,使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慢慢靠拢,提高大棚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5. 3服务乡村振兴
围绕禄劝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品质强县的定位,建立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设置,先后开设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康养休闲旅游服务、新能源汽车维修、物联网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等专业;全面完善面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引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文化、综合素养等方面更加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与禄劝轿子山开发区等各乡镇产业园开展专业对接产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创新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渠道,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紧密结合,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5. 4服务地方社区
学校到禄劝老年人大学等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基本操作学习活动,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微信、支付宝聊天购物、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电子医保卡申领、学习强国等老年人常用软件,开拓了老年朋友和家人、朋友间沟通的新渠道,而且还享受到了网络时代带来的精彩的生活,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5. 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学校开展职业技能进乡村活动中,针对当地乡镇大棚种植基地98%还停留在传统的大棚技术阶段,组织专业教师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为智慧农业方向,将实践课堂搬进大棚,对农户大棚进行提升改造,使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慢慢靠拢,提高大棚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5. 6、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
面向禄劝全县17个乡镇(街道)开展中药材种植户、特色水果种植户、玉米高粱等种植户培训和家畜饲养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育新型产业种植养殖业,使其成为掌握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先进理念、知识和技能型人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向学员传技能、为学员谋出路,推荐学员到禄劝县兴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禄劝县河谷种植合作社、禄劝县祥丰种植合作社就业、禄劝融润养殖专业合作社、禄劝昆禄黑彝养殖专业合作社就业。
6. 政策落实质量
6. 1、国家政策落实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和《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云教发〔2022〕15号)文件要求,学校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立足区域特色,适应经济发展,将“立足禄劝、辐射西南、服务华夏、走向世界”贯穿于学校发展全过程,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实体兴校、品牌强校为办学理念,到2025年,产教融合、服务能力、国际影响力等总体办学水平达到云南省优质中职学校标准。
6. 2、地方政策落实
禄劝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政策、财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政府投入2.46亿元,对汽修实训基地、学前教育实训基地等项目进行改扩建。学校教学区、实训区、运动区、办公区、生活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加大学生资助力度,全体学生在享受4000元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的基础上,县级财政还给予禄劝户籍中职生每生每年3900元的补助,让每一个就读禄劝职中的学生得到最低7900元资助,实现禄劝职业教育学生全免费,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三是近三年补充新教师一百多人,打造强大的教师队伍。四是创新“扶贫式、就业式、兜底式”的职教职能,真正实现了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就业有保障。五是县委、县政府把三校高考优秀学生和就业典型纳入普通高考表彰。六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高中教育全覆盖。
6. 3、学校治理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尽其所能融入社会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战略转变等方面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变化的关系链中;学校认真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的就业和创业。在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上成效突出,对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能够给予积极的领会与实践。
6. 4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现阶段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细致修订,在原有制度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并且根据院校自身情况制定了《禄劝职业高级中学管理制度汇编》容纳了该校现行的所有规章制度,包括禄劝职业高级中学办学章程、管理运行体制、德育管理规定、教学科研制度、总务管理条例等,常规管理中对干部、教职工、学生都做了清晰的岗位职责界定,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校,立德树人,不断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材料。在学校管理上制度相对完善,成效较好。
6. 5、经费投入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教师工资足额按时发放,每年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并拨付到位。
7. 面临挑战
挑战1:中职多被视为无奈选择,社会招聘屡遭轻视。中等职业教育目前面临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鄙视职业技能者的陈旧教育观、人才观。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推进,“人人成才”的思想得到推崇,但由于受人们长期的思想观念的惯性影响,也难以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对技能人才的排斥。其次,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家长及学校片面追求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等高学历、高文凭的现象随处可见,高等院校普遍扩招,私立高校越办越多,上大学已不再是学生的一种奢望。正是由于“高学历的人才是人才”的观念作祟,再加上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地位,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只是解决当前多数学生不可能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连续升学现状,因而在观念与政策上漠视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导致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严重萎缩。生源越来越少,中等职业学校势必会降低升学门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从而给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也造成了用人单位对职教生的不信任,这种恶性循环使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美誉度越来越低。
挑战2:“双证”优势难以体现,上升渠道日趋狭窄。虽然中职教育就业火爆,但社会上的较低认可使其不能有力推动社会阶层流动,关键就在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未健全,直接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
2024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