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百岁老人的“幸福密码”
在昆明的北部,有一座宁静而美丽的小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它不张扬、不喧哗,山环水绕,自然和谐,尘世烟火气中处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禄劝有着“三水一江地,彝歌苗舞乡”的美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底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宜居之地。
踏入禄劝,步道整洁、绿树成荫、花香四季,是天然的“大氧吧”。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区、绿色能源开发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禄劝县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文明县城等荣誉,小城更是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随着环境保护的加强、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扑面而来。如今,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在这片土地上安享晚年。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探访了几位百岁老人,揭开他们幸福长寿的“密码”。
刘国英
茂山镇永定村委会罗德利村,是一个山清水秀、清幽雅静的村庄,冬日的暖阳融融地洒在田间地头,温暖着万物生长。村里有位101岁的老人叫刘国英,生于1923年。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她还没有起床。听说有外人来家里,在儿子的搀扶下她站起身来跟我们聊天。刘奶奶面色红润,思路清晰,与我们交谈时显得格外亲切。她说做梦都没有想到,老了还能过上如此美好幸福的生活。
记者:老人家,你给晓得你今年有几岁?
刘国英:有102岁,老了。
记者:有几个娃娃给还记得?
刘国英:娃娃么,旁边这个是老三,在县城那个是老大。
记者:平时还吃得下吗?
刘国英:吃得掉一小碗饭,娃娃一顿连菜连饭用这么大
(常用)的小碗端一碗给我就够吃了,他端到铺面前把我扶起来,叫我起来吃,吃完问我饱了没,我说饱了,再多就吃不完了。
记者:过去年轻时候生活苦吗?
刘国英:年轻时候扎实困难了,那几年吃山茅野菜,里面掺了一小撮饭,一嘴都不够吃。
记者:那现在呢?现在觉得生活给幸福?
刘国英:现在要感谢共产党,生活倒是比那几年好了双份还多,光吃净米饭。
刘奶奶目前住在三儿子钟学海家,今年58岁的钟学海是村小组长,他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村里大小事务都起带头作用,家风文明、孝老爱亲更是一本活教材。他们夫妻俩对老人十分孝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钟学海告诉记者,母亲一生勤劳能干,让他们姐弟5人生活得很幸福。母亲的生活向来简单朴素,爱干净,不挑食,基本没生过什么大病,目前身体状况很好,能吃能睡。
钟学海:这个老人我觉得她像这样长寿主要就是她的心态好,生活比较规律,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她什么时候要吃什么我们是掌握的。我觉得我妈这个人,从年轻时候一直到现在都是伟大的,她这个人在村子里从来不跟任何人吵架、斗嘴这些,她比较懂事理,所以现在小辈们回来都很尊敬她。
记者:老人现在一个月有没有一点补助?
钟学海:上级一个月给500块钱生活补贴呢,已经是足够她一个人甚至是超过了她的生活开支了。
刘奶奶过100岁生日的时候,四代人齐聚一堂,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在后辈的呵护与孝顺中,刘奶奶幸福祥和地享受着天伦之乐。在老人乐观豁达的心境里,儿孙们收获着珍贵的“幸福密码”。
在屏山街道克梯村,谢春亮老人同样以其乐观开朗的心态和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长寿之星。老人生于1923年,到今年7月满102岁。记者远远地看见,冬日的暖阳照耀着端坐在门前的一个安宁而慈祥的身影,一种时光沉淀的静好之美令人心生安悦。谢爷爷身材高大,精神矍铄,他听力较差,但视力和体力都还不错。虽然儿子儿媳多年前因病相继离世,但远嫁到大理永平县的孙女谢贵仙主动承担起了赡养爷爷的责任,孙女一家无论在哪里租房做生意,都把爷爷带在身边,无论多忙多不容易,她和丈夫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爷爷,铺面搬到哪里,爷爷就带到哪里,目前已照顾老人13年。
谢春亮
谢贵仙:我老爹今年有101岁多一点,他一直跟我们在(一起生活),我妈不在的早,我妈是46岁不在的,那时我有18岁,我爸爸不在掉12年多一点,他们不在以后我们就把我老爹带下来跟我们一起生活,我爸爸妈妈不在掉的时候我哥还没结婚,我老爹就一直跟我们生活,也不去跟我哥家在一起,所以一直就是我们养着。
记者:你是嫁在哪里的?
谢贵仙:我嫁在大理永平,我们也没过去那边住,一直都在这边生活,一直带着、养着。
记者:你觉得像这样带着你老爹生活会不会是一种累赘?
谢贵仙:不算,老人最起码生活有法自理,而且老人终归要有人养,你不可能不管。人家个个都说你们福气太好了,这么大岁数的老人就是你们的福气了,他别处都不去就拢你们在,个个都像这样讲。村子里的人也是对他好得很,去吃杀猪饭都说,拎点回去留你老爹,拿点什么去留你老爹,人家也觉得我们孝心比较好。
谢贵仙言传身教,传承着好家风,她13岁的儿子杨琪睿也深受影响,孩子在学习之余,每天都力所能及地去照顾太爷爷的日常生活。
杨琪睿:我老祖101岁,我很开心也很骄傲。平时我老祖没柴烤火时,我上山去给他背(拾)柴来给他烧,吃饭的时候我老祖还没来,我们会先不吃,等老祖来了才一起吃,然后吃饭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他夹菜,老祖吃完饭以后我们会拿拐杖给他,让他更好走一点。将来我长大后会给他端水洗脚,然后给他们做菜、给他们买礼物之类的,我会像我妈妈他们一样照顾我老祖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她们质朴平淡的生活中,一家人知足安然,日子过得宁静温和,其乐融融。
在禄劝,你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的老人个个精神矍铄,步履轻盈。据统计,全县户籍人口48.35万人,常住人口37.43万人。截至2024年12月,80—89周岁的老人有10381人,90—99周岁的有1263人,100周岁以上的有41人。
这些数字背后,是禄劝优质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长寿的基石。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禄劝县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保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提供了细致的服务,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
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全东
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全东:近年来养老服务这块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农村这一块,我们农村发展的养老服务设施很多乡、村、组都覆盖了,尤其是养老这一块,国家对8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一定的补助,然后适老化改造以后呢入户都进行了改造,让老人生产生活上更加方便、快捷。另外,就是我们在整个养老服务农村这块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县级作指导,乡级做支撑,村级发挥贴近农村这个优势服务到每一位老年人家中。同时,我们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来开展养老服务这块工作,能够把我们国家的优惠政策直接送到老人身边,并且我们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建立起了幸福食堂,也解决了老年人或者是我们农村留守老人没人照管的突出问题。尤其是今年,国家颁布了这个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9年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到2035年实现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相信今后我们农村养老这块工作会越来越好,(老百姓可以)农村老年人更能够享受到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享受好晚年生活。
随着长寿高龄老人的逐年增多,体现的是整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截至2024年10月,全县在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3个,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设施)44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共有床位313张。有了这些政策措施的保障,不仅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茂山镇养老院赵文科:早上差不多天亮爬起来,起来以后洗洗脸、漱漱口,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白天打瞌睡去睡一会,玩玩乐器这些东西,饭熟去食堂打点来吃,其它也没有什么事,幸福呢、幸福呢。
茂山镇养老院赵文科
茂山镇民政助理员李绍荣:我们茂山镇截至2025年1月,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858名,其中,80岁至90岁的有741人,90岁至100岁的有112人,100岁及以上的有5人,这得益于我们茂山镇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各方面的提升。目前高龄老人的补助情况是,80岁至90岁的每个月是60元,90岁至100岁的每个月有120元,100岁及以上的每个月是500元。茂山镇坚决贯彻省市县有关民政政策,定期不定期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走访,同时查看他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困难情况,对部分特别困难的,按照政策要求及时纳入低保或者是临时救助,春节进行困难排查以后,对部分特别困难的老年人进行慰问。
“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在与刘国英、谢春亮两位老人接触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幸福长寿的“密码”——好家风、好心态,在他们身上,篆刻着时光流逝的痕迹,沉淀着历经年轮的故事。他们都有一颗豁达乐观的心,在子孙的赡养照顾中,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过着幸福安康的养老生活,他们独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用他们平凡的生活哲学诠释着生命的智慧和幸福的真谛。(来源:融媒体记者李艳红 孙文鲜 姜德彬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