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县喜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北部生态涵养区安全进一步筑牢
近日,禄劝县通过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喜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平台载体和典型引领作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禄劝县自2017年获得云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县称号以来,紧紧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规划指标达到考核标准,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稳步提升,进一步筑牢生态涵养区安全屏障。
一、 高位统筹 加强领导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禄劝县是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土保持功能区,属于“金沙江-小江河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范围”,境内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普渡河、掌鸠河,其中普渡河为金沙江一级支流,掌鸠河为普渡河左岸一级支流,金沙江干流及其支流南北贯穿禄劝全境。禄劝县委、县政府坚决落实绿色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立足“生态涵养示范区”定位,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决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多措并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守护禄劝的“蓝天白云、碧池净水、良田沃土”。
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组长)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县委、县人民政府高位统筹定期研究,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理论学习,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编制印发《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把“两个确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贯穿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每个方面和每个环节。
(一)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一是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着力解决以PM10、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问题,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企业的大气污染防治。2023年,我县环境空气质量总有效监测天数共346天,优良率为98.09%,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8。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水质监测和水环境监管,有序推进重点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治理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推动县域水资源有效保护,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3年禄劝县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年平均值100%达标,云龙水库年平均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质,桂花箐水库年平均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水质,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三是坚持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建设用地和农用地风险管控,开展全县范围内污染地块筛选并建立清单,2023年禄劝县无新增污染地块;建立“一住两公”地块开发再利用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将土壤环境风险调查评估作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的前置条件;加大尾矿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力度,规范管理危险化学品、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重金属,有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土壤环境质量,确保粮食和食品的源头安全。
(二)持续开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修复。一是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草地系统建设项目、湿地建设项目及公益林保护等项目,推进城乡绿化建设、森林系统及草地系统生态建设。实施退耕还林项目9万余亩,完成营造林市级下达任务7.2万余亩、义务植树600余万株。扎实推进林长制工作,实行县、乡、村三级林长制,制定印发《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着力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县域森林覆盖率达到61.62%。二是推进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和矿山、尾矿库生态修复。关停整顿“多、小、散、乱”非煤矿山34座,完成10座非煤矿山改造升级,完成18座非煤矿山淘汰关闭工作,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均已注销。按照历史矿区“一点一策”的治理要求,编制矿山恢复治理方案,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任务,金沙江干流废弃露天矿山及历史遗留矿山纳入生态修复方案图斑25个,面积178.39公顷,开展金沙江干流16个废弃露天矿山(其中:绿化修复12个,工程治理1个,自然修复方式3个)图斑生态修复,面积138.02公顷;开展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计划实施修复总面积43.1公顷,目前即将进场施工;结合增减挂钩工作,整治121个图斑254.9公顷废弃矿山地块,目前完成验收58个,完成初验47个,正在实施16个。县域违法耕地流出整改工作圆满完成。三是强化城乡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城乡“两污”治理工作,建成日处理能力1.2万方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配套污水收集管网59.29公里,县城区收集率达65%,建成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撒营盘镇、云龙乡2个集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实施13个乡镇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截污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等工程项目。建立县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治理机制,正在推进建设日处理3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加大乡集镇生活垃圾处理力度。共配置环卫车辆88辆,建设垃圾中转站4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座,低温热解炉1座,9座自燃式生活垃圾热解净化处理设施,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100%,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80.27%。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禄劝县已完成8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7.06%。四是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使用量下降17.81%、农药使用量下降18.47%;全县划定禁养区57个,划定面积517.84平方公里;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堆肥发酵、沼气开发、农业利用等模式,农业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95%,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推行秸秆还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规模化养殖场管理,完善直联直报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共享直联的管理平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实施绿肥种植还田1.14万亩,推广有机肥部分代替化肥4400亩。五是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加强沿江工业企业固废(含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对乌东德电站淹没区内所有固体废物全部清运至淹没区外安全处置,对金沙江沿江16家选矿厂的选矿设备和厂房全部拆除并恢复地貌。加大危险废物监管力度。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企业)重点监管源清单,完善危险废物由产生到处置各环节转移联单制度,加强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推广全县新能源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认真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满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部门联动,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排查整治、产业园区重点排污单位污染防治、建筑施工扬尘、餐饮油烟污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收集治理、尾库矿清理整顿专项排查,依法处置违法行为。严格环评审批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制度,把水、气、土主要污染物作为项目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发放的控制性指标,规范排污许可行为。
二、 加强环境监管,压实主体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一是强化质量管控,稳步推进环境监测工作。严格开展辖区内水、气、声常规监测工作。开展辖区内功能区噪声、交通噪声、夜间噪声监测工作,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平均值50.2dB,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夜间达标率为91.4%。做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中季度环境质量数据的阶段分析,结合《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技术指南》中的评价方法,完成2023年环境保护指标自评工作,2022年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结果为基本稳定。二是加强审批和执法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2023年,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审批17件,审批率达100%,办理排污许可证9件;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登记备案36件;受理群众信访件90件,办理率和办结率均达100%;立案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58件。三是压实整改责任,强力推进各类督察检查问题整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并验收销号;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11个交办投诉件已全部完成整改,17个反馈问题完成整改12个;省委第十一巡视组专项巡视长江流域(禄劝段)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反馈14个问题完成整改7个;昆明市生态环境强化监督检查反馈20个问题完成整改13个,市政协民主监督反馈19个问题完成整改9个。通过切实有效的督察整改,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 加强资源保护利用,确保生物多样性稳定可持续
一是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治和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禄劝县境内已建5万kW以下22座小型水电站,按照“一站一策方案”,已全面完成清理整改并验收销号。纳入生态流量管理水电站15座,均按规定核定了生态流量值,加强对泄放设施和监控设施的检查、维护,建立生态流量泄放记录台账,生态流量泄放设施运行正常,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市级监控管理系统。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管控。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以落实“三条红线”、完善“四项制度”为重点,加强取水许可制度的落实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二是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制定《金沙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方案》,以金沙江干流和一级支流、二级支流为主要区域,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明确排污口责任主体,推动入河排污口整治,不断规范入河排污口管理。现已完成金沙江(禄劝段)、普渡河、掌鸠河、太平河、己依河、白水河6条河流约640km的河道排查工作,入河排水口排查、性质溯源、主体认定、信息录入已完成。三是探索路径机制,拓展清洁能源产业。用好绿电这一优势,引进风光水储能源企业23家,建成乌东德等水电站27家,光伏发电站3个,村级扶贫光伏88个,风力发电项目1个。装机容量居全市第一,绿电投资和产值占全县的80%以上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林下中药材3.2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0.45亿元。争取林权抵押贷款等金融支持,累计获得了专项债和政策性银行贷款等资金支持4.97亿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四是持续用情用力,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开展新一轮“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对各类自然保护地不断优化整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977.94平方公里。建成乌东德水电站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目前已累计放流各类鱼种350万余尾。编制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植物植被监测调查报告》,设置植物固定监测样地20余块、10条固定样线合计18公里,重点实施林麝、麂子、中华鬣羚和黄喉貂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类群监测;目前已记录到10个植被型、14个植被亚型、20个群系组和35个群系,野生高等植物248科897属2314种。完成1600余株古树名木的普查、挂牌、工程措施保护工作。成立“十年禁渔”领导小组,印发联合执法方案,成立了联合执法队伍,持续开展“十年禁渔”工作。持续保持野生动植物捕杀、经营贩卖等违法行为执法打击高压态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四、 以生态创建为抓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细胞工程,促进全民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走深走实
一是加强环保宣传,聚焦生态环境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做精做优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2023年,县级官方媒体通过微信、微博、政府网站等新媒体发布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信息、知识、公益广告等相关稿件165条次。其中:网站15条;今日头条14条;APP34条;“魅力禄劝”微信公众号52条;抖音快手各8条;微博34条;开展全县“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世界环境日”、“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宣传活动,共悬挂横幅12条、设立展板10块、发放各类宣传册共计2500余份,环保袋400个,抽纸200盒,现场咨询人数达400余人次。通过开展多形式宣传,提升人民群众低碳环保、简约适度、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扎实推进生态创建。近年来,禄劝县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已建成掌鸠河生态公园、体育活动中心公园、民族文化公园、东山生态公园等11个公园绿地,县城建成区绿地率38.71%,绿化覆盖率41.85%。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国家园林县城、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已获得命名,城乡生态文明创建和人居环境整治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奠定良好基础。
五、 下步工作计划
在下步工作中,禄劝县将继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一是久久为功,持续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总体思路,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确保主要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守好云龙水库“一池净水”;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优良,守护好禄劝的蓝天白云;实施土壤污染管控治理,加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监管力度,确保建设用地无风险,粮食耕地安全有保障。二是高位统筹,推进反馈问题整改销号。认真落实各级环保督察、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加强常态监管,以问题整改为契机,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全面排查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确保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三是突出重点,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提前谋划,充实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储备,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快实施云龙水库径流区村庄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双化水库清淤等工程项目。以专债资金带动项目推进,加快城乡“两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四是坚持绿色低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碳汇”重点和绿电优势,探索建立县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系统,积极参与碳交易,推动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严格落实排污许可、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大健康产业等绿色经济,让美丽与富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筑牢生态根基贡献禄劝力量。(来源: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禄劝分局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