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lq.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2812X-202209-606223 主题分类: 教育概况
发布机构:  昆明市禄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2-09-05 08:40
名 称: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文号: 关键字: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发布时间:2022-09-05 08:40 浏览次数:682
字号:[ ]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昆明市辖郊区县,距昆明市区90公里,位于昆明市北部,跨东经102o14'—102o56',北纬25o25'—26o22',东北接东川区,东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连富民县,西、西南和武定县毗邻,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的会理、会东两县相望。交通动脉昆明至四川渡口的公路从县城南部过境。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屏山镇,位于县境南端、掌鸠河西岸的秀屏山麓,海拔1679米,年平均气温15.6℃。禄劝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24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4%。2020年末,境内居住着彝、苗、汉、傈僳、傣、壮、哈尼、回等24个民族共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9.3%。

 禄劝地处南北向切割的横断山脉中段及滇池断陷带上,地形较为复杂。绵亘耸立的群山与深邃的江河溪涧相间,地表被纵横交错的溪河切割,南部较完整,中部和北部较破碎。最为明显的是自南向北而流的普渡河与自北向南而流的掌鸠河,把县境切割为三大块,形成很多断裂带。东部和东北部的翠华、中屏、九龙、转龙、乌蒙、雪山、则黑、马鹿塘等地区,地壳运动剧烈,地震和滑坡频繁。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呈阶梯状缓降。雄峙东北的乌蒙雪山主峰马鬃岭为最高点,海拔4247米;普渡河与金沙江汇合处的小河口为最低点,海拔746米,相对高差3501米。由于地势高低悬殊,气候呈垂直变化,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全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雨量适中,资源丰富。

 千百年来,生息繁衍在这片古老、神奇、美丽、富饶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开发和建设禄劝,开启禄劝教育,创造灿烂文化,哺育一代又一代的禄劝人民。进入二十一世纪,禄劝教育驶入新时代的快车道,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办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效益日益凸显,谱写出了教育精彩华章。

 ——党建引领教育发展。1977年9月,经县委批准,成立中共禄劝县文教局总支,领导局机关及其直属的学校和部门党支部,后因行政机构变动,1985年5月恢复为中共禄劝县教育总支。2002年成立教育局党委;2015年成立民办教育党委;2017年9月12日成立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工作委员会(简称教育党工委),领导和管理全县教体系统党组织。到2019年,教体系统基层党组织共87个。基层党委3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73个。2002年,成立教育局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纪检监察室,负责教育系统纪律检查工作和行政监察工作2017年,县纪委监委向教育体育局派驻纪检监察组,承担起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任务。党组织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贯穿学校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有力推动教育健康全面发展。

 ——切实做好安全文明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文明、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到2019年,有市级文明单位12家,市级文明校园9家,省级文明单位2家,省级文明学校3家,省级文明校园1家,省级平安校园8家。

 ——丰碑讲述教育故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禄劝教育发展突飞猛进,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树起了一座又一座丰碑。199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圆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2001年普及实验室教学,筑牢我县理化生教学质量;2016年承担我县“通过教育脱贫一批”的重任。在全体教育人的努力下,2019实现脱贫,惠泽彝山苗岭,千家万户。2018至2020年,连续三年,先后有5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填补了我县30多年来高考无人进入清华、北大的空白。

 ——加强队伍建设。县教体局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有计划补充教师,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1999年补充教师234人,2000年至2009年补充教师1252人,2010年至2019年补充教师1058人。20年共计补充教师 2544人。1999年全县有专任教师3484人,其中幼儿教师103人,小学教师2182人,中学教师1186人(含职中),进修学校教师13人;2009年,全县有专任教师4125人,其中幼儿教师158人,小学教师2343人,中学教师1602人(含职中),进修学校教师22人;2019年,全县有专任教师4542人,其中幼儿教师506人,小学教师1965人,中学教师2052人(含职中),进修学校教师19人。二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到2019年,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33%,有硕士研究生56人。三是加强师德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从2015年起,县教育体育局连续四年,利用暑假开展中小学教师德师风培训,共计培训19117人次,加强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着力推行教育改革。我县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1999年12月,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我市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文件,实施人事改革。一是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引入竞争机制,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签订聘用合同;二是单位与职工实行聘约管理;三是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四是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五是新增人员实行公开考试制度;六是实行考核制度;七是搞活工资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分配自主权。2002年在全县推行教育体制改革,乡(镇)教育办公室撤销,成立乡镇中心学校,履行原乡(镇)教育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教育上的分级管理,改为以县级管理为主。2004年改革禄劝职业高级中学办学模式,形成普高、职高、中专、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高中。2007年推行“校财局管”政策,完善了学校财务管理机制;2005至2008年实行校长公选制度,公选出44位校(园)长;2009年撤并双化、丽山、崇德中学,撤并双化、崇德中心校,整合优化了办学资源;2009年实施教职工岗位竞聘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2015年落实《乡镇补贴》政策;2016年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提高教师待遇;2017年成立禄劝教育工作委员会,加强了党对教育的领导;2018年教育系统党组织集中换届,实行校长书记“一肩挑”,解决了长期以来教学党建“两张皮”的问题。

 ——学前教育不断壮大。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1999年,全县有幼儿园5所,145个教学班,其中学前班119个,在园人数4919人,其中学前3881人;教职工人数118人,其中园长5人,教师98人,保健员3人。2009年,全县有幼儿园22所,266个班,其中学前班170个班,在园(班)幼儿7464人,其中学前班4344人;幼儿园教职工总数230人,园长22人,专任教师158人,保健员24人,小学附设幼儿班、学前班教师125人。2016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政策。2017年新建乡镇幼儿园18所。到2019年,全县有幼儿园80所(公办25所,民办55所),在园幼儿9588人,教职工总数924人,园长72人,专任教师506人,保健员22人,保育员191人。

 ——义务教育实现普及。199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9年,全县有小学280所(完全小学205所、一师一校44所),在校学生数3990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8%,教职工2403人,专任教师2341人。学校占地108268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7012平方米。全县初中17所,3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873人,毛入学率达108.4%,教职工1220人,专任教师1163人,学校占地面积703809平方米,建筑面积170923平方米。2019年,全县有小学41所,共有76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25274人,其中女学生1210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4%,教职工1992人,专任教师1965人,学校占地119972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7558.3平方米。全县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3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836人,毛入学率达115.40%,教职工1369人,专任教师1338人,学校占地面积548417.09平方米,建筑面积362198.2平方米。

 ——努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就学需求。1999年有普通高中4所,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70人,女生605人,毕业生365人,招生665人,专任教师103人。2009年有普通高中4所,9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817人,女生2259人,少数民族学生1276人,毕业生1619人,招生1670人,专任教师367人。2019年有普通高中3所(民办1所),1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26人,女生4644人,少数民族学生2861人,毕业生2456人,招生2848人,专任教师546人,少数民族教师111人。2019年9月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厅文件,在禄劝职业高级中学开办综合高中班,当年招生8个班427人,文化科目由一中、民中、职中选派教师共同承担。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职业中学为龙头,辐射全县乡(镇)。1999至2005年间,在各初级中学开办初中后“三加一”班,加强初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2016年起,着力建设县职业中学,共投资2.46亿元改扩建校园。1999年县职业高中有学生262人,教职工44人;2009年,在校学生达1063人,教职工72人;2019年,学生达3465人,教师153人。

 ——持续发展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学历教育,鼓励自学考试,实现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

1999至2009年,成人教育主要任务是巩固扫盲成果,加强农村成技校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举办成人小学班、扫盲班等扫除剩余文盲。其间,全县共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8所,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88所。开展科技培训1395期67377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050人;开办成人小学29班,毕业796人;开办扫盲班42班,扫除剩余文盲556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71%。2010至2019年,成人教育主要是服务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函授教育。在加强县级自学考试站建设的同时,积极筹建乡镇自学考试服务站,18个乡镇建立了自学考试服务站。

 ——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我县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1999年,在校就读残疾学生共有293人,其中,小学285人,初中8人;2009年,残疾在校学生共有96人,其中,小学60人,初中32人,高中4人;2019年,残疾在校学生439人,其中,小学223人,初中134人,普通高中36人,职业高中46人;2018年,招收昆明学院免费师范特教专业毕业生5人。

 ——民族教育不断加强。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体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在中小学开办民族班的基础上,探索并发展民族教育。1997年创建禄劝民族中学,2009年创建禄劝民族小学,到2019年全县有民族中学、民族小学、九龙镇文林民族小学、翠华镇兆乌民族小学、茂山镇丽山民族小学、云龙乡民族小学、撒营盘镇民族小学、思源学校等8所民族学校。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民族中学、民族小学、禄劝职业高级中学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体育项目训练等工作。1999年,全县少数民族幼儿园学生1352人,小学生15247人,初中生4130人,高中生(含职高52)1441人;2009年,全县少数民族幼儿园学生2386,小学生12723人,初中生6986人,高中生(含职高)1276人;2019年,全县少数民族幼儿学生3735人,小学生10968人,初中生5765人,高中生(含职高)3914人。

 ——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我县已形成了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2000年有了第一所民办幼儿园——甫风幼儿园,在园学生60人,教职工5人;2009年9月,禄劝校外培训机构阶梯英语有限公司诞生;2017年8月,第一所民办中学——云南西点学校入驻禄劝,当年招生270人,教职工30人;2018年10月,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院落户禄劝;到2019年,全县有民办学校48所,民办校外机构39家。

 ——以教研促质量县教育体育局始终坚持以“交流教学信息,促进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开展教研工作,不断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1998年教育局创办《教研园地》刊物, 2000年此刊物升级为《禄劝教育》,2012年升级为《昆明教育》增刊,先后编辑出版教师优秀论文集4册;开展教研片区活动,促进教研均衡发展;参与昆明市“六县区”教研协作,学习借鉴先进教育理念;立足实际,开展课题研究。2006年,县教育局与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合作,引入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模式,实施高中网络直播教学;2015年成都七中网络班扩容增量,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2016年初中学校开展远程录播教学,实现了远程教学模式覆盖到初中学段,为禄劝县的基础教育改革找到了出路。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科竞赛取得重大突破,先后有李宏继、刘志荣、徐宏、黄桢宝、苏光禾等获得保送重点大学资格;陈泓旭(2018年)、李维国(2019年)考入清华大学;2018年耿世涵、苏丹丹考入北京大学;2020年曹璇以714分,云南省第36名,数学满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录取。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进入新世纪,禄劝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用好国家薄改、危房改造、教育标准化、义教均衡等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04年县机关幼儿园搬迁新建,建筑总面积为9236平方米;2006年禄劝一中搬迁新建,建筑总面积18658平方米;2009年新建成民族小学,建筑总面积10502.9平方米; 2012年搬迁新建民族实验中学,建筑总面积45375平方米;2008至2012年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投入资金65151.76万元,涉及全县42所中小学;2016年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得到优化;2016年改扩建禄劝职业高级中学,建筑总面积80026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1.3亿元;2017年新建禄劝思源学校,建筑总面积37201.1平方米。

 ——尽力提升办学水平。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争创等级学校。

 2010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建成云南省示范性进修学校;2018年县机关幼儿园创建成云南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2018年禄劝职业高级中学创建成云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禄劝一中创建成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实施“普九”、“两免一补”、“教育扶贫”等政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到2019年,全县有幼儿 80所(公办25所),389个教学班(公办179个班),有教职工924人,其中,专任教师506人,公办、民办在园(班)幼儿9588名;小学41所,76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274人;初中24所,46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836人;普通高中3所(民办1所),144个教学班(公办133个班),在校学生8026人(公办7642人);职业高中1所,7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65人。

 ——建立健全资助体系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17年2月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我县的国家助学贷款、云龙水库水源区补助、各级各类助(奖)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工作。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共投入资金37667.86万元,建设校舍,绿化校园,添置仪器、图书和体育器材等设备,到2018年,各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基本达到均衡,通过省市达标验收,缩小了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

 ——教育扶贫成绩显著。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教育扶贫政策,根据“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紧紧围绕“双线”控辍保学,到2020年9月全县41764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辍学;落实精准资助,五年共资助学生563424人次,发放资金50447.71万元;不能随班就读的119名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2016年以来教育共投入资金53.24亿元,实现标准化学校建设全覆盖,办学条件二十条底线全达标;每年投入3200万元实施农村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职业教育实现“就业就学”双兜底,近四年职高招生429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1266人。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2007年实行“校财局管”,建立核算站,各中小学设置报账员。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经费使用监督,按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学校进行内部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教育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2005年为农村中小学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到2012年,禄劝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缩小了城乡数字化差距。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中学、中心学校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及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秩序。

 ——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1999年教育经费总支出7516.90万元,2009年教育经费总支出55795.90万元,2019年教育经费总支出105670.26万元。

 ——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我县对偏远山区教师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乡镇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职称评聘向山区教师倾斜,重点表彰奖励在乡镇从教的优秀教师。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相信奋斗。历史发展证明,教育发展得好,经济就振兴,社会就文明,这也是在禄劝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自然展现的情况。进入二十一世纪,禄劝教育的发展遇上了良好的时机,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培养、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科学化管理,法治校园建设,教师幸福指数提升等等,最突出的问题是乡(镇)学生大量涌入县城,造成县城学生多、班额大、教师少、超负荷的局面,乡(镇)学校却成了空巢,大量的教育资源闲置。这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难题。义务教育阶段整体质量还不够高,普通高中本科录取率还有待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吸力还不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全面提高质量成为教育人肩负的重担,接受优质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声,创造大美教育成为罗婺儿女追求的目标。

为使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与体现,要坚决大胆地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人才投入,促使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让教育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