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昆明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35116号提案答复的函
市民族和宗教委:
您提出的《关于对少数民族村寨易地搬迁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建议》提案收悉,禄劝县作为分办单位之一,认真落实办理工作,现将相关意见答复如下:
禄劝县易地扶贫搬迁涉及乡(镇、街道)14个,共计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535户1833人,建设集中安置点21个。少数民族搬迁户有266户926人,占总人数的50.5%,少数民族集中安置点有8个,分别是:崇德街道岔河村大弥拖安置点(彝族)、崇德街道地多村洗马塘安置点(苗族)、云龙乡新山村科举安置点(彝族、傈僳族)、乌东德镇中村仓房安置点(彝族、傈僳族)、茂山镇归脉村草子地安置点(苗族)、茂山镇归脉村回子龙安置点(苗族)、茂山镇丽山村甲甸安置点(彝族、苗族)、皎平渡镇杉乐安置点(彝族、傈僳族)。
禄劝县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效改善了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把少数民族安置点的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工程,广泛宣传民族政策,弘扬民族团结,实现少数民族群众搬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跟到哪里,同时,在各少数民族安置点打造村史党史陈列室,党员带头开展“六个百家”、“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活动,以党的建设带动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的社区建设。
二是认真执行政策措施。禄劝县认真落实《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方案》(云办通〔2020〕12号)、《昆明市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实施方案》(昆办通〔2020〕25号)等文件精神,向搬迁的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人均2500元的产业,助力少数民族群众发展产业。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禄劝县多措并举,结合各安置点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帮助各少数民族集中安置点解决产业支撑不强问题:如皎平渡镇杉乐搬迁安置点(彝族、傈僳族),依托红色文化底蕴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小镇,规划建设红色文化广场、“将军树”保护项目、小米马金花遗址保护项目、红色文化宣传墙绘等,并带动安置点周边壮大了农家乐等旅游休闲场所;如崇德街道洗马塘安置点(苗族),纳入全县土地增减挂钩试点之一,依靠政策机遇,解决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建设了集中养殖小区,发展了樱桃采摘产业等,有效解决农业增收“软”的问题。
四是完善各少数民族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各少数民族集中安置点均配有完善的教育、卫生、社区管理等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安全饮水到户率、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通讯集中覆盖率100%,相较于搬迁前,少数民族群众的就学、就医及各类公共服务都得到极大改善。
后续,禄劝县将继续针对各少数民族集中安置点实际情况,持续做好帮扶工作,不断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确保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感谢您对禄劝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1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