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2020年1-5月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一、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1-5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730.9万元,增长3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增速排全市第2。规模以上工业7个行业的增加值呈“二增五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5.6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8.7%;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84.3%;医药制造业下降43.4%;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8.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3.2%。
(二)固定资产投资降幅略有收窄
1-5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1.8%,降幅比上月回升8.6个百分点。建安工程投资完成61287万元,下降17.8%,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49692平方米,增长30.7%。县域内固定资产在库项目48个,按投资项目构成来分,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10个,投资额下降55%;500—5000万项目32个,投资额增长189.8%;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6个,投资额下降31.8%。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持续收窄
1-5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758.6万元,下降9.8%,比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其中:29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55.6万元,下降19.5%,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
(四)规模以上服务业降多增少
1-5月,全县在库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户,涉及4个GDP支撑性指标: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4.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31.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86.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下降89.1%。
(五)财政收支不平衡,金融增长平稳
1-5月,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73亿元,下降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6亿元,下降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012万元,下降28.9%,非税收入完成9554万元,增长2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5.46亿元,增长10.7%。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8522万元,增长9.38%;各项贷款余额1192446万元,增长10.44%。非金融企业存款141594万元,增长44.18%。
二、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降幅大,库存项目投资少,无大项目支撑。一是1-5月,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下降21.8%,增速排全市19个县(市)区第16位。县域内项目占比31.8%,跨域劈分投资项目占比68.2%,分别下降28.1%、18.6%。乌东德水电站项目占比54.8%,下降24%,武倘寻高速公路项目占比10.1%,下降13.7%;二是在库项目剩余投资总量20.8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剩余10.7亿元,考虑投资周期跨度,本年实际剩余投资总量将更少;三是县域监测在库投资项目48个,同比减少6个。其中,结转项目41个,本年新增项目仅4个。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快但体量小,传统行业占比大但增长难。一是全县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17户,1-5月总产值4.27亿元,仅占全市比重0.28%;二是两个高耗能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0.3%以上,存在行业发展与节能降耗矛盾问题;三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共有3户企业,板栗加工1户,野生菌加工2户企业,受疫情持续影响,省外餐饮企业客户的订单量减少,同时省内消费大幅降低,该行业生产量和销售量下滑较大,1-5月增加值同比下降84.3%,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负拉动4.5个百分点,且云南川云养生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仍半停产,该行业下滑的势头预计还将持续,回升困难。
(三)商贸业、服务业持续回暖,但部分行业难挽颓势。从限额(规模)以上企业对行业反映情况看,一是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降幅多数收窄。1-5月,全县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40.4%,比上月回升7.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下降17.2%。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5%;比上月回升41.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下降48.7%;比上月下降2.5个百分点;二是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降幅收窄。全县在库10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月营业收入下降24%,比上月回升1.8个百分点。涉及的7个行业中,5个行业降幅比上月收窄,仍有6个行业营收呈现下降。
三、 工作建议
(一)监管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落地项目支撑。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督促企业长期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项目部门加快推进新建项目,促使新项目、新企业尽快竣工投产,达到入规条件及时申报纳规,增加经济增长动力。
(二)加大对工业企业的帮扶力度,促进企业尽快脱困。当前,工业企业遇到许多问题:今年受高温雨少影响,我县附加值较高的发电行业产值大幅下降,仅靠企业自身难以解决。各相关部门应主动深入企业,跟踪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帮扶企业走出困境,遏制企业的停减产势头,促进企业扭亏脱困,为我县工业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抓住机遇,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以小商品经济带动大消费市场。疫情期间,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逆势增长。网购快递、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要抓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积极响应号召发展地摊经济,激活小商品零售市场,以“烟火气”带动县域内消费市场复苏发展。(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