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乡镇动态

【东西部协作】党建引领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滇沪合作共绘九华振兴蓝图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10-23 14:00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以前自家几亩地种玉米,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现在土地流转给企业,不仅有租金,还能直接去企业打工,家门口就能挣钱!”近日,在九龙镇九华村土地流转签约现场,村民拿着刚签好的协议,脸上满是笑意。

短短1个月时间,九华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指导下,以党建为核心抓手,联合驻村工作队,顺利完成730亩土地流转,不仅为九萃农业薄荷种植项目落地筑牢根基,更让村民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企业务工赚薪金”的双重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按下“加速键”,还成功争取到滇沪合作帮扶资金1000万元,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一、 党建领航,锚定产业增收方向

土地流转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协调难度大。工作启动之初,部分村民心存顾虑:“流转后去企业打工稳定吗?租金能不能按时给?”针对这些问题,九龙镇党委及时启动“党建+产业”工作机制,成立专项指导组,为九华村提供方向指引与政策支持,强调要以党建凝聚合力,破解发展难题。

九华村党总支迅速行动,联合驻村工作队,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村党总支成立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多次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明确企业需优先聘用流转土地的村民,岗位涵盖薄荷种植管护、采收分拣、初加工等,时薪不低于10元,同时约定土地租金按年打卡发放,务工薪酬按月打卡发放,打消村民就业与收益顾虑。

另一方面,村“两委”成员与驻村队员组成“政策宣讲队”,用“算明白账”的方式解读政策:“一亩地流转租金每年1400元,以后去企业打工每月2000多元,一年下来比种传统作物多赚2万多元!”

针对部分村民因地块位置、面积产生的分歧,工作小组联合村党支部开展“党员带头查台账”行动,党员干部逐户核对土地确权资料,现场用GPS丈量地块,将测量结果公示在村公示栏,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党建工作作风赢得村民信任。

2

二、 两委带头,夜间召开院坝会解民忧

“土地流转、企业务工是惠及全村的好事,党员干部必须冲在前面!”九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大付在流转动员大会上的发言,成为村“两委”班子的行动准则。

为契合农民白天务工、务农的时间特点,村党支部创新推出“夜间院坝会”模式,由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党员骨干牵头,晚上7点后,在村民院坝里摆上板凳,开展土地流转与务工政策讲解。

流转工作期间,村“两委”班子、驻村队累计召开夜间院坝会14场,覆盖村民600余户,现场解答务工疑问30余个,解决村民土地面积存在疑问50余件。

3

三、 驻村助力,党建协同补位增效

“我们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总支拧成一股绳,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市教育体育局派驻九华村第一书记潘红波说。

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总支协同开展工作,针对夜间院坝会需求,主动承担起宣传材料制作、土地信息整理等工作。

县委宣传部派驻九华驻村队员张亦黎、县教育体育局派驻九华驻村队员李庆勇利用专业优势,制作了“土地流转告知书”等图文材料,在院坝会上发放,让村民直观了解“流转一亩地能赚多少钱、以后去企业能选什么岗位”;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协助村党支部将全村土地台账电子化,建立“土地流转+就业意向”信息库,清晰记录每户村民的土地面积、流转意愿及务工需求,为企业精准匹配岗位提供数据支撑。“驻村队帮我们整理的信息库特别实用,以后企业能根据信息库很快就匹配务工人员名单,让效率提高了不少!”唐大付说。

正是有了驻村工作队的党建协同助力,流转资料审核效率提高40%,为按时完成流转任务提供了保障。

四、 产业落地,激活增收新动能

如今,730亩流转土地已完成清表,九萃农业薄荷种植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11月初即可开始土地整理。

更值得期待的是,村党支部与九萃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预计村集体每年可获得收益40万元左右,同时优先安排本村村民在加工车间就业。“土地流转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协助企业做好务工人员培训,监督项目建设进度,让薄荷产业真正成为村民的‘增收草’、村集体的‘致富苗’。”唐大付信心满满地说。

4

五、 滇沪携手,共绘九华振兴新篇章

土地流转的顺利落地,不仅为九华村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更赢得了滇沪合作帮扶资金1000万元的鼎力支持。

从“零散种地”到“规模产业”,从“担心就业”到“订单务工”,九华村以党建为核心纽带,凝聚起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与村民的强大合力,用1个月的时间交出了一份土地流转的“满意答卷”,更以夜间院坝会、党员联户等务实举措,让党建引领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为乡村产业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来源:九龙镇九华村驻村工作队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