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乡镇动态

汤郎乡秋收纪:河谷金浪与山坡丹霞的交响曲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9-26 09:20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当第一缕晨雾漫过金沙江畔的青石板,汤郎乡的秋收大幕便在稻浪与果香中徐徐拉开。这片地处干热河谷的土地,正以水稻的鎏金、玉米的青黄、万寿菊的橙艳、石榴的绛紫、高粱的火红,编织着一幅立体的丰收画卷。

1

河谷金波:稻香里的鎏金浪潮

金沙江蜿蜒而过的河谷平原,是汤郎乡水稻的主产区。农户们握着代代相传的镰刀,刀刃在晨光中划出银弧,稻秆应声而倒,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农的脊背。

2

3

4

与此同时,打谷机在田间发出轰鸣的声响,扬起的细碎稻壳,如同给大地铺上一层金黄的雪。典文村党组织书记海学文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正在晾晒的稻谷感叹道,“今年用了合作社推广的旱育稀植技术,亩产少说也有600公斤。

5

6

坡地丹霞:玉米与万寿菊的双重变奏

转过河谷的弯道,海拔渐升的坡地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微风拂过,在青灰色的石灰岩缝隙间,玉米秆举着红缨子在风中摇曳,玉米叶沙沙作响,饱满的玉米棒子在秸秆上沉甸甸地低垂着,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7

8

与玉米地相邻的万寿菊田,此刻正涌动着金黄色的花海。妇女们头戴草帽,挎着竹篮在花丛中轻盈穿行,指尖捏住花茎轻轻一旋,饱满的花朵便落入篮中。合作社的收购点前,装满花朵的农用三轮车排成了长龙,工作人员过秤、记账、开单忙作一团,堆放池内铺满了金色的花朵。据统计,全乡1900亩万寿菊预计可带来380万元的收益,成为农户增收的“黄金花”。

9

10

山间红宝石:石榴园里的甜蜜事业

普模村大平山组的石榴园,是汤郎乡最耀眼的红宝石矿脉。走进果园,石榴树枝繁叶茂,一颗颗硕大饱满的石榴挂满枝头,红得透亮,仿佛是一盏盏喜庆的红灯笼。自2019年普模村响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开展荒山流转与石榴规模化种植试点以来,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村民们齐心协力,克服了诸多困难。经过数年的努力,石榴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也日益丰富。今年普模村石榴种植规模达870亩,挂果350余亩,预计产量突破750吨,通过电商平台,最远卖到了新疆和海南,为当地农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11

12

在果农杨学文的果园,满树的石榴压弯了枝丫,有的裂着小口,露出里面晶莹的软籽,像咧着嘴笑。“我家种了20亩石榴,去年卖了21万,今年行情更好,估计能多挣2万!”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容里满是踏实。

13

半坡“绛穗绸”:高粱地里的丰收景象正值

成熟期,在西务村半山坡上的高粱地内,近两米高的高粱秆上,绛红色的穗子垂下来,风一吹,穗子轻轻晃动,像半坡挂着的红绸。乡亲们垫着脚,用镰刀割下高粱穗,转运到家后整齐地摆放在院落或场坝上晾晒,或者扎成把挂在屋檐下的木杆上。零星的高粱穗聚到了一起,在太阳的映照下红得耀眼、红得醉人,是秋日农家最绚丽的风景,更是劳作的庄稼人们守望了一年的喜悦。

14

这是酿酒用的“红缨子”高粱,独特的河谷气候赋予了高粱酒独特的醇香,一碗下肚,弥漫着雨露滋养和汗水浇灌酿出的独特芬芳,沁人心脾。

15

16

暮色四合:丰收的夜曲与希望的晨光

当最后一缕晚霞消失在金沙江对岸的山梁,乡野间的灯火亮了起来。晒谷场的稻谷堆成了小山,石榴园的冷链车刚装满货,高粱地的农户还在收最后一筐穗子,万寿菊收购点的账本上记满了当天的收入。金沙江的涛声里,混着村民们归家的谈笑声,五种色彩在暮色中渐渐柔和,凝成汤郎乡最踏实的模样——这是土地的馈赠,更是乡亲们用汗水换来的,最动人的丰收。

这片被金沙江滋养的土地,正用饱满的谷粒、甜美的果实、绚烂的花朵,书写着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壮美诗篇。当第一缕晨雾再次漫过青石板时,勤劳的汤郎人又将背着新的希望,走向下一个金色的黎明。(来源:汤郎乡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