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助农】“石”力无限 “榴”存盈筐—— 汤郎乡石榴产业点燃振兴火种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8-26 09:25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高枝重欲折,霜老裂丹肤,试剖紫金碗,满堆红玉珠”,诗人郑獬笔下石榴果实的成熟景象,在八月的汤郎得到了具象的展示。走进普模村大坪山种植基地,果压枝头、香飘满园——“突尼斯”硕大饱满、“六月红”精巧艳丽、“天使红”绚烂如霞、“红如意”红艳诱人,它们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乡亲们致富的“红宝石”。
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普模村,拥有着海拔低、温差大、光照足、积温高的独特气候,孕育出了品质出众的石榴果实。今年气温适宜,果品更胜往年。轻轻剥开薄如蝉翼的果皮,玛瑙般的籽粒跃然眼前,汁水丰盈、清甜入心。每一颗石榴籽都富含花青素和红石榴多酚,是名副其实的“水果黄金”。
产业发展:从“荒山”到“红山”的蜕变
自2019年起,普模村积极响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率先开展荒山流转与石榴规模化种植试点。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村石榴种植规模已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稳步扩大至610亩。成功引进了包括突尼斯软籽石榴、天使红、六月红、红如意、华光、中石榴4号在内的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形成了早、中、晚期搭配的种植结构,有效延长了市场供应期。同时,村里还配套推进道路修建与水利设施建设,彻底改善了生产条件,有效提高了抗灾能力和种植效率。
如今,石榴种植基地单日采摘量最高可达5—6吨,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华丽转变为硕果累累的“红山”,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富民成效:多元增收喜上眉梢
石榴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美了乡村,更富了乡亲。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现在不用外出奔波,一天能挣一百多,还管饭,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一位正在采摘的农户笑着说道。石榴基地日常用工可达30人以上,繁忙期甚至更多,真正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在家门”。
与此同时,村里的“新农人”也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将新鲜采摘的石榴直接从田间送达消费者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获得了更多的销售利润。优质品种如“贡品石榴”,因其品质出众、成熟期早,往往未上市就被预订一空,不仅有效规避了滞销风险,也极大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
转型发展:拓宽路径拓展市场
立足当前良好基础,汤郎乡正积极推动石榴产业从“生产导向”迈向“品牌与体验并重”转变。以“党建+生态+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通过政府引导、能人带动、专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打造“可品、可游、可体验”的地方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汤郎石榴”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推动这颗“红色宝石”走出汤郎。
小小石榴,正逐步成为汤郎乡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为果农们酿造出日益甜美的幸福生活。(来源:汤郎乡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