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职业高级中学蹚出非遗传承“在地化”新路子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8-06 09:34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禄劝职业高级中学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课题,践行“专业技能+民族文化”办学理念,深挖非遗资源,实施非遗“三进四融合”和“十个一千、万人技培”工程,形成“政府引导+学校培育+非遗龙头企业运作+技能大师参与”的多元协作模式,积极探索出一条民族非遗传承技能人才“在地化”培养新路径,为禄劝发展筑牢人才与技能根基。
学校以专任教师为核心,邀请5名省、市、县非遗传承人和技能大师组建专家团队,探索开发出《禄劝民族知识读本》《罗婺彝绣意蕴》《民族绘画与手工制作》《罗婺神鼓舞》等特色课程和教材,以及省级立项培育的数字教材《罗婺彝绣技艺》,讲好非遗传承故事,激发学生认知热情;开展“禄劝非遗寻根”主题教学改革,推进项目式学习,每年组织8 - 10次“禄劝非遗展”及艺术展演,拓宽学生感知渠道;通过大师口述非遗故事,制作特色数字校本教材,将彝族传统手工艺流程、文化符号和寓意融入其中,夯实学生感知基础。目前,罗婺彝绣大师工作室主持人游定美注册通过12项非遗技艺知识产权专利;学校自主创作非遗艺术作品参与各级展演二十多场次,获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奖十余项,涌现出郎新学等一批非遗技能大师典型“种子”10余人。
(二)理实共振,打通非遗认知新脉络
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和本地文献,结合禄劝罗婺彝绣等非遗项目,讲解针法原理、指尖技巧、符号起源及民族文化价值,构建起学生非遗感悟框架;依托大师工作室、校内实训室、非遗工作坊和企业,让学生在课程实训、社团活动等中参与彝绣创作体验,构建“理实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目前,禄劝职业高级中学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育人实验点,拥有九个民族技艺大师工作室与研学基地,其中省级两个、市县级七个。
(三)校企对接,筑牢非遗用知新根基
(四)融合驱动,搭建非遗行知新桥梁
通过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禄劝职业高级中学打造集“教 - 研 - 产 - 销 - 培”于一体的“禄劝非遗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优化人才成长空间;积极探索将非遗产业融入农业、文化、旅游和商业,拓展非遗产业市场,并与科研院所和非遗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研究,提升非遗发展内涵;积极联合企业探索开发线上线下课程,将非遗文化推广至本地中小学、特教机构,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截至目前,助力建成多个彝族沉浸式体验街区、彝绣馆等,培育大量民族刺绣传承人和专业刺绣生产经营企业,带动近8万人居家刺绣。
禄劝职业高级中学以“专业技能+民族文化”为办学特色,经过十年探索,形成独特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多方面实现同频共振、共同提升,并从人才培养、产品制作、市场销售三个环节出发,形成完整闭环,推动民族非遗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为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民族非遗事业迈向新的高度。(来源:禄劝职业高级中学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