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屏镇希望小学:“小厨当家”烹饪课堂点亮留守儿童自立之光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7-15 16:05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背景下,中屏镇创新推出“小厨当家”生活技能实践课堂,将每周两节实践课打造为充满烟火气的成长舞台。这一特色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与生存能力,更是中屏镇政府关怀下一代成长、筑牢教育根基的生动缩影,为留守儿童点亮了自立自强的希望之灯。
每周一下午,中屏镇希望小学校园一角总是弥漫着不同寻常的烟火气息——那不是食堂大灶的忙碌,而是孩子们专属的“小厨当家”实践课堂。五年级的王小珊小心翼翼地翻拌着锅里的油条,脸上写满专注与自豪;六年级的李小花则和伙伴们围在一起,小手捏出一个个油条。当稚嫩的身影在灶台前穿梭忙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交织成一首独特的生活成长协奏曲。
政府关怀搭台,安全实践护航成长
充满生机的场景背后,是中屏镇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与坚实托举。面对校内留守儿童比例近半的现实,镇政府明确要求“教育帮扶不仅要送知识,更要授生存之能”。在专项经费支持下,学校得以开辟安全规范的烹饪实践空间,精心购置两套适合儿童操作的厨具设备,为活动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分管教育的分管领导和校长数次亲临课堂,细致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收获,将关爱真正融入实践细节。
为确保“小厨当家”活动全程安全可控,学校构建了严谨的“双保险”机制:
源头把控食材安全: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共同拟定每周菜谱,清单统一提交学校食堂;食堂则依托严格供应商管理体系统一采购新鲜食材,严控品质。
全程守护操作安全:每节实践课均配备至少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及一位志愿家长“双导师”,从刀具使用规范到炉火安全距离,再到烹饪中防烫伤要点,进行手把手、眼对眼的密切监护,让每一次尝试都在安全边界内探索。
技能扎根心底,自立之花悄然绽放。
“小厨当家”课堂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孩子们的变化令人欣喜:
看得见的技能增长:学生们从最初的“五谷不分、灶火生畏”,迅速成长为厨房里的“小能手”。他们能熟练地择洗蔬菜、安全使用刀具切配食材、合理规划烹饪步骤、精准掌控火候与调味。一份份由孩子们亲手完成的、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成为他们能力提升最直观的证明。
留守儿童的自信重塑:对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而言,这项技能的习得意义尤为深远。六年级的陈小燕同学(化名)在日记中写道:“以前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很没用。现在我能给奶奶做饭了!虽然只是简单的炒青菜和蒸鸡蛋,但看到奶奶吃得开心,我觉得自己特别棒,我能照顾好自己和奶奶了。”这份“我能行”的自信,是课堂赋予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庭温暖的传递与责任担当:许多孩子将课堂所学带回家中,主动为辛苦劳作一天的祖父母准备晚餐。简单的“西红柿炒蛋”“清炒时蔬”里,饱含着反哺之情与孝心。一位在外务工的父亲在收到孩子为他“预留”的红烧肉照片后,激动地致电学校:“孩子说‘爸爸,回家我做饭给你吃’,这比考满分还让我感动!感谢学校教会孩子生存的本事和感恩的心。”
赋能未来,照亮希望之路
中屏镇希望小学的“小厨当家”实践课堂,以最朴素、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回应了留守儿童最迫切的成长需求——掌握独立生活的核心能力。中屏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的眼光,推动此项活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刻诠释了“教育扶贫扶志扶智”的内涵。这不仅是一项课外活动,更是一项关乎未来、托举希望的民生工程。
当孩子们系上围裙,在安全规范的指导下,亲手为自己、为家人烹制一餐饭食时,他们收获的远不止于味蕾的满足。锅铲翻动间升腾的,是掌握生活主动权的自信;灶火映照下的笑脸,闪耀着自立自强的光芒。这一切,足以驱散留守的阴霾,照亮他们走向未来的坚实道路,也为乡村振兴培育了更有韧性、更有担当的未来力量。(来源:中屏镇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