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乡镇动态

团街法庭:用好四字诀,让司法服务更加暖民利民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6-17 14:46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自开展执法司法案件(事项)当事人监督评价回访工作以来,团街法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司法工作的“试金石”,并依托“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打造评价回访“访、改、宣、联”四字诀,将群众满意度转化为司法服务提质增效的“动力引擎”,服务基层治理、回应群众关切。

以“访”为基:畅通民意渠道,让司法服务更透明。

扫码评价“零距离”。在立案窗口、巡回审判、送达文书等环节,干警主动亮出民意评价二维码,引导群众扫码反馈,实现“一案一评、一事一议”。工作开展以来,团街法庭累计收到评价400余条,综合扫码率达99%,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动了问题依法、及时、就地解决。

便民服务“全覆盖”。通过公示立案电话、监督电话,设立《留言单》,制作立案材料清单,让群众“少跑腿、多省心”。针对边远少数民族群众,干警利用走村入户契机,采取“双语答疑+现场亮码”司法服务,覆盖300余人次,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以“改”为要:强化问题导向,让司法质效更扎实

专项攻坚,精准施策。建立“风险隐患清单”“群众需求清单”,开展周例会分析症结,制定“问题整改清单”,实行“限期整改+全程跟踪”,2024年来团街法庭群众回访满意率达100%。

长效机制,防微杜渐。建立分级督办、分类预警机制,通过通报整改、专项培训,倒逼作风提升;建立问题意见反馈处理机制,领导一对一回访、集中分析、逐一整改,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

以“宣”为桥:融合普法赋能,让司法公信更入心

普法需求,靶向供给。将评价回访作为普法宣传的“晴雨表”,通过分析评价回访中高频咨询的法律问题,制定“菜单式”普法内容,依托“法官工作站”、巡回审判、火塘调解等机制,开展精准普法工作。

服务评价,双向互动。在普法现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扫码评价并对司法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群众对评价回访工作的关注度、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需求征集、精准服务、效果反馈”闭环。

以“联”为纲:深化多元协作,让司法服务更暖心

多元协作,织密解纷网。依托评价回访中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构建“法院+”协同机制,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打造立体化司法服务体系,推动司法服务从“单向输出”向“多元共治”升级,提升群众满意度。

智慧服务,精准解民忧。结合回访中群众对诉讼便利性的诉求,不断优化指尖诉讼服务,推动全流程无纸化办案,依托在线立案、电子送达等智慧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司法服务。

从田间地头的“背着国徽去开庭”到火塘边的温情调解;从扫码评价的“指尖监督”到多元解纷的和谐画卷,团街法庭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将司法便民利民暖民落到实处。(来源:县人民法院团街法庭杨学语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