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张牌”,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7-29 15:11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则黑乡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主线,聚焦群众需求,打好组织建设、共建共治、三治融合“三张牌”,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打好“组织建设牌”,筑牢基层治理“堡垒”。以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主线,着力抓好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把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群众认可的“能人”“贤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着力建成一支能干事、会干事、愿干事的村干部队伍。抓实头雁领航、红雁示范、雏雁争鸣、群雁筑巢,强化日常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依托“万名党员进党校”“青毓计划”年轻干部读书班、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干部职工会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2024年共组织各类培训30余次,覆盖党员700余人次,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和业务素养。把“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乡党委“一把手工程”,推动形成乡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村党组织书记具体抓的工作责任机制。制定《则黑乡村组干部明责任、抓落实、赛实绩行动方案》,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各村年度考核内容,并建立“常态化+跟踪式+精准化”督察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党员干部及时约谈提醒、督促整改,强化奖惩激励,注重结果运用。
打好“共建共治牌”,构建基层治理“屏障”。发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的教化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引导村民参与制定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积极推行“门前三包”等有效做法,号召农户“参与管、一起护、共同督”,让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参与者和建设者。成立“板凳队”,发扬“泥腿子”精神,变以往“被动处理”为“主动服务”,由村党组织书记带队,把走村入户作为基础性、常态化工作来抓,深入农家小院、桥头村口、田间地头等“小场地”,用乡言乡语与村民拉家常、议村事,在“小板凳”上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盼、接受群众监督,简单问题现场解决、复杂问题限期处理、疑难杂症跟踪回访,在一场场“板凳夜话”中,让乡村治理以更加丰富、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方式传递到“基层末梢”。2024年以来,各村共组织“板凳夜谈”135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0余条,调解矛盾纠纷50余条,推动解决问题45个。
打好“三治融合牌”,激活基层治理“经络”。用好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普法强基办等平台,通过专题会议、院坝会、发放知识手册、公众号平台等形式,开展群众学法用法系列活动,推动全民学法懂法用法,并着力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建强一支法治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法治水平,拉好法治“警戒线”。制定《则黑乡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公职人员及村“四职”“三委员”“两委办主任”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实施细则》《则黑乡开展滥发请帖、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聚焦干部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最为突出的“滥发请帖、大操大办、厚葬薄养、越级上访”4大难题,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弘扬文明新风,践行文明行动,树立德治“风向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共青团员、新乡贤等群体参与村民自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突出群众价值主体地位,唤醒“最大公约数”,激发“人人尽力”新气象,让群众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不断增强参与感、获得感,拧紧自治“一股绳”。(来源:则黑乡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