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助农】朵本拉的春天:小豌豆带来大产业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5-10 10:19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人勤春早话农桑,布谷声声春耕忙。眼下正是大春生产的关键时期,在禄劝县撒营盘镇的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各族干部群众铆足干劲,按下了大抓农业的“启动键”。
在撒冲村委会朵本拉村,绿苗青青、春风习习。成片的荷兰豆长势喜人,顺着竹竿拔节生长,藤蔓上挂满了一串串带着粉霜、鲜嫩翠绿的豆荚。豆田里,大家忙着采摘、分拣、搬运、装车。看着长势喜人的荷兰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朵本拉村的王光志看着一串串饱满的荷兰豆高兴地说:“今年我家种了20亩荷兰豆,现在开始采摘,最高价格15元一公斤,价格比往年好多了,收入也比往年更多了,我们也很高兴。”
王光志是朵本拉村的村小组长,也是地道的苗族“阿哥”,更是撒冲村“致富带头人”。王光志从2010年起开始试种豆类,通过到外地学习和自己的不断实践与摸索,现在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种植、管理经验,实现连年丰收,村里的村民也开始跟着他种起了荷兰豆。
王光志介绍,“今年上半年,除了种植荷兰豆,我还种植了魔芋、白芸豆和当归,下半年计划种植西蓝花、萝卜,全年的收入预计可达到15万元左右。”
王光志和周围的村民深深感受到党的好政策和发展产业带来的变化,让苗家村寨不愁吃穿,生活越来越富裕。王光志说,“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不再有等靠要的思想,全都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仅要发展自身,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村上的事务,为村集体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既是我们作为村民一种责任,也是我们对党和政府感恩的体现。”
党组织号召发动、党员模范带头、群众积极响应,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蔬菜产业。在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带动下,群众从摇摆观望到积极参与、主动种植管护,撒冲村的特色蔬菜长势喜人,让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撒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炳学介绍,近年来,我们撒冲村通过组织村组党员干部入户宣传、带头试种的方式,积极开展以党建引领促产业发展的工作。自2022年以来村干部带头试种荷兰豆15亩,产生了经济效益后,激发了大家发展产业的热情。现在,撒冲村已有12户村民参与荷兰豆种植中,共计300余亩,预计收入达210万元,解决了300多名附近村民就近务工。为促进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撒营盘镇撒冲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把产业发展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团结带领各族同胞精心谋划产业发展,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种植水果豌豆、荷兰豆、甜脆玉米等特色蔬菜400余亩,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题,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谋发展,多点开花兴产业的新路子。
结合“十四五”产业“12345”发展规划,撒营盘镇18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当归、萝卜、玉米、土豆等订单农业,带领群众增收的同时实现18个村村级集体经济达10万元以上;书西村蓝莓、樱桃李,坎邓村烤烟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德嘎村党总支、农林水党支部申报创建“禄劝先锋示范党支部”,招桂村党总支成功创建“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
同期声:撒营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春(下一步,撒营盘镇将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文旅产业,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等工作,加速产业发展,不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撒营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桥头堡”和“主阵地”,更是服务“三农”、造福群众的“一线作战部”。撒营盘镇将始终坚持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村贤能人带动,在18个村培育“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通过举办火把节、高原特色水果采摘节、丰收节等庆祝活动,充分发动群众参与;通过土地流转强化利益联结,采取承包、租赁、参股分红等方式,开展连片规模经营、撂荒地复耕复种,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吸引人才回流,切实把基层党建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为实现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动力。) (来源:融媒体记者姜德彬 毕红东 曲乐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