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助农】昆明禄劝:发展万亩果园 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3-21 16:38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记者出镜:产业生“金”,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禄劝县汤郎乡大力发展水果产业,这里是汤郎乡普模村委会大平山组小组的人参果种植基地,目前100亩人参果已经成熟,陆续上市,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小小人参果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果”。
走进种植园,一排排果树郁郁葱葱,一颗颗色泽鲜亮、圆润饱满的人参果掩映在绿叶紫花之间,淡淡的奶油色果皮上点缀着紫色条纹,不时飘出阵阵清香。工人们穿梭在地里,采摘着成熟的人参果,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种植基地负责人杜光成介绍道,“因为汤郎这个地方,气候比较好,全年无霜期,我们这个人参果是8月3号栽的苗,属于反季的,反季的水果就要选择无霜的地面,才能种植,如果是高山,有霜的地方,人参果苗就不能存活,所以我们选择在这个地方,是因为气候比较好。这个果子根据现在种植下来,很适应在这个地方生长,果子很大,口味很甜,再加上这里通江风,果皮比较厚一些,能减少很多运输麻烦,不容易损坏。这个人参果,春节前价格是属于价格上升的高峰期,当时整车运输的价格是13.5元一公斤,但现在春暖花开了,售往其他反季的地方,卖到9块到10块一公斤。”
得益于汤郎乡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这里种出的人参果果皮光亮、肉质细腻、汁多味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反季人参果的平均价格能卖到10元—12元一公斤,相比正季人参果价格足足翻了一倍。
人参果具有投入低、见效快、种植技术简单的特点,去年9月,普模村村民董绍红首次尝试种植了30亩露天人参果,从果苗种植到果实成熟,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如今,人参果长得圆润饱满,不仅个头大、甜度高,产量还非常高,挂果后亩产可达到2至3吨,可陆续售卖6个月以上。董绍红介绍,“周围这些农户看着我种植的这些人参果效益比较好,他们都希望跟我学习种植人参果,我看他们都很热情,很有积极性,也喜欢把这个技术传授给他们,希望一起来共同种植人参果,把人参果质量,种植面积扩大,我希望明年亩积能扩大到1000亩左右,希望大家一起共同致富,把这件事情做好。”
目前,汤郎乡共种植反季人参果100余亩,分布在普模、汤郎、细柞3个沿江村委会,从2月下旬陆续开始采摘,产量在300吨左右,预计能实现经济收入300余万元,辐射带动30余户周边群众就近务工。
近年来,汤郎乡大力推动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连片种植了蜂糖李、软籽石榴、芒果等特色水果4000余亩,2023年实现经济收入3100余万元。蜂糖李、高山芒果获得“三品一标”绿色食品认证,普模特色水果获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汤郎特色水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每一年的果熟季,省内外的客商早早就与合作社农户签订购买协议,果子还没有成熟就有订单纷至沓来……在美丽的金沙江畔,春赏花、秋品果,汤郎“万亩果园”初显成效,甜蜜的水果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加甜美的生活。
同期声:汤郎乡党委书记 席远 在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大环境下,我乡秉持着“在改革中发展,在整改中提升”的理念,严守耕地保护政策,挖潜提质,破旧立新,全力引进一批新型产业单位,按照高规划、高规格、高标准的要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培优提质,首先是扩规模,在持续推广种植的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农业,将特色水果产业做大。然后是树品牌,持续“三品一标”的申报和示范农场的打造,不断扩大“汤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特色水果产业做精。最后是强服务,一方面在水电路等生产要素保障上持续用力,服务好广大种植户,另一方面,在政策优惠上落实、在营商环境改善上久久为功,将特色水果产业做实。以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绘就“山水如诗画,产业嵌其中”的汤郎新蓝图。(来源:融媒体记者姜德彬 曲乐 角潘林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