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助农】禄劝云龙乡另辟蹊径 山药种植走出生态富农新路子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1-12 17:38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黑色的土壤疏松肥沃,充沛的水源清澈甘甜,蔚蓝的天空澄澈纯净,野生动物、植物、药材达2000多种,挂牌管理的名木古树140余株,野生食用菌品类繁多……这就是禄劝县云龙乡联合村委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下,云龙乡另辟蹊径,在联合、金乌等村委会发展中药材、山药等特色产业种植,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并驾齐驱的新路子。
在联合村委会双坝村,邓明贵一家三口正在地里挖山药。一排排整齐的山药地微微隆起,一垄垄刚要出土的山药大大小小挨挨挤挤地排列在地沟里,在阳光的照耀下发着温润的光。山药采挖极其方便,采用地膜隔断横着生长种植,采挖时,只要挖开10多公分厚的地垄,用手刨开覆盖的土层,就可以看见一个个胖乎乎白糯糯的山药了。
邓明贵挖土铲土,妻子分拣大小不一的山药,儿子负责搬运和收取埋在地里的编织袋,来年还可以再用,一家人配合默契,各自分头忙碌着。邓明贵说:“这两年一年种了6、7亩山药,一年几万块钱还是辛苦得到的,其他像当归等药材一样再种一点,日子还是好过呢。”邓明贵正在盘算着,离过春节还有4周的时间,这段时间可以把地里的山药都卖完,还可以卖个好价钱。“剩下的还有一、两吨左右,我们的山药拿到禄劝去卖,大部分人都是找着来买,主要是它的吃味好,有些是打电话给你让你按时间直接送过去。今年好的留在家里的怕卖得到20块一公斤。”
村委会负责人介绍,邓明贵家种植山药有6、7个年头了,是联合村种植山药和当归等中药材的致富带头人,每年靠种植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家里有两个儿子都还没有娶媳妇,现在赶上政府出台了那么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好政策,他家要快马加鞭勤劳致富,尽快帮儿子娶上媳妇,过上家有儿孙的好日子。
云龙乡优质的土壤、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山药种植。为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每年多次邀请县、乡农业部门作技术培训,种植季节农技人员全程跟进作技术指导,利用丰富的腐殖土资源作为底肥,全程实施生态种植,种出来的山药色如玉、香似花、味如蜜,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有机肥的使用,使云龙山药的身价倍增。
云龙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惠恩介绍说:“从水源区保护这方面来讲,我们就是减肥减药,一般的玉米这些我们都是从测土配方来施,肥料都是使用有机肥,每一年我们的有机肥都是发发放给农户,都是两百多吨,我们这个山药不用农药,不用其他化肥,就施我们的有机肥。而且我们这个山药都是拿去做农药残留检测的,100%达到标准。今后,我们的发展也朝中药材,还有山药这方面来发展,因为我们每一亩的山药,它虽然成本大一点,但是产量每亩山药都是在一、两吨左右,留下四、五百公斤的山药种,还可以销售一吨半左右,每公斤在13块左右,好的可以到17、18块一公斤。我们联合村的山药种植好几年了,往年种植面积有点小,但是通过村委会、合作社的带动,这两年我们山药的种植面积越来越扩大了,对老百姓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联合村全村有农户214户,人口748人,山药种植户有56 户。长期以来,联合山药种植都是零散栽种,靠几户种植户单打独斗,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云龙乡及村党支部班子没有坐等,而是结合当地情况积极探索,以创建“美丽、生态、宜居”村为目标,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带领广大村民生财找路,发展致富。
云龙乡联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黎席发:最近这两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再加上我们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支部+农户+村集体经济”的模式,把散户,还有老人户一些小种植户的山药全部集中起来,到村委会统一包装帮他们销售,这个有很大的好处,第一是壮大了我们的集体经济,第二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农户不需要带到禄劝去卖,中间这些费用都降低了,所以农户很高兴,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种植热情。下一步,我们打算继续推广这种模式,动员更多农户参与农特产品种植中来,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
为了把联合山药的品牌做大做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发挥作用,成立专业合作社,利用每个人的资源,寻找销售渠道,帮农户拓宽销路,寻找门路注册商标,扩大云龙山药的知名度。目前,云龙乡在金乌、联合、云利等村委会种植山药面积达400多亩,年产量600余吨,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驻村工作队员李德智:自从我们来到这边驻村以后呢,我们才知道联合的山药软糯香甜可口,质量很好,但是一直缺乏宣传的力度,以往也是不愁卖,但关键是农户要销售他们的农特产品必须要背到云龙街,大大增加了种植成本和生产成本。那么我们来了以后呢,就发挥我们驻村队员的优势,首先就是注册了这个联合洛尼山商标,然后给群众销售这一块上带来很大的方便,让它形成一个品牌效应。我们打算在明年,也就是2024年,在保证农特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一个是提高农户的收入,另外一个就是盘活村集体经济。
有合作社托底,有商标的保护,云龙的山药种植更有了底气和名气,他们将不断提升壮大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找准增收突破口,拓展增收新途径,云龙乡正朝着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阔步前进。(来源:融媒体记者李艳红 孙文鲜报道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