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乡村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绘就苗岭大地幸福画卷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10-10 10:43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3年,禄劝县翠华镇坚持把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立足汤郎箐村山水林田资源禀赋和民族文化资源,深挖乡村旅游潜力,强化资源要素整合、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成效,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绘就。

图片1

党建引领定航向,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依托汤郎箐村现有资源条件,制定完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以文化为支撑、以富民为根本、以创新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新模式,实施“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产业,着力把汤郎箐村打造成翠华镇南线农文旅经济带,把苗族风情谷建设成为“民族文化体验打卡点、省级苗族传统文化保护村、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省级文化旅游示范村、昆明市农文旅融合带动经济发展示范基地”。

项目建设打基础,提升乡村发展“内驱力”。禄劝县翠华镇坚持以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科学规划民族村庄建设特点和发展远景,依托汤郎箐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民族文化特色,完成传统斗牛场改造工程和780平方米文化墙建设;新建苗族特色建筑风格商业楼5栋2155.36平方米;新建12平方米小商铺28间;新建农特产品交易市场922.59平方米;新建生态景观停车场30000平方米;新建篮球场3个,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为项目招引创造更优质的条件,吸引企业项目在镇域内落地落实,推动翠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2

民族团结聚合力,共绘区域发展“同心圆”。立足汤郎箐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与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创建有机结合,通过建设苗族文化风情街、改造传统斗牛场、成立苗绣专业合作社、文化传习馆和举办文艺演出、斗牛比赛、民族传统运动会、非物质文化展演、村“BA”篮球赛等。集中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和悠久历史,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民族团结进步,调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到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建设中,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共同发展。

产业发展促增收,激活富民强村“源动力”。禄劝县翠华镇利用村“BA”和“花山节”活动契机,以“大比武、大竞赛”的方式,组织辖区17个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承租苗族文化风情谷商铺,开展特色汤锅、乡土美食、特色产业推广和农特产品促销,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活动期间,各村共售出黑山羊136只,土鸡217只,黄牛5头,其他特色产品2000余份,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突破7万元,最低的2.3万元,平均每村收益3.8万元,带动周边养殖户和群众增收近200余万元。此次擂台赛也成为宣传当地农特产品新的平台,扩大了宣传效应,拓宽了销售渠道,蹚出了一条 “集体创收”与“群众受益”的双赢之路。

图片3

人居环境增美颜,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禄劝县翠华镇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聘请云南省设计院精心设计下汤郎箐村小组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造提升35户户厕和污水管网配套设施,改造原村委会活动场所,打造特色民宿,改造房屋风貌,修复破损道路,新建垃圾收集运转点,新建路边花圃苗圃等,不断改善村容村貌,着力打造宜居环境,刷新乡村“颜值”。(来源:县乡村振兴局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