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助农】村书记变身“招商员”村企合作助农增收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9-08 11:04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招商引资绝不能单打一、一头热,要形成合力,会单兵作战,也得善于协同作战……”,茂山镇主要领导在全镇“争当排头兵”大竞赛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激励人心,不仅在全镇营造出“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招商氛围,也同样震动着丽山村67岁老党委书记王嘉华的内心,还未走出会议室,他已经开始认真思索,准备迎接“招商员”的新身份。
以党组织引领为核心,筑巢引企,租地保收、就业增收。“作为一名村书记,起初我并不擅长招商引资工作,怎么办?只能立足村情,全面梳理资源资产,广泛收集项目信息。”在一次次信息收集的过程中,王嘉华得知云南留源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正在各地考察调研项目,于是本着“等不起、坐不住”的心态主动与其对接,经过几番交流之后,双方的合作意向逐渐清晰。丽山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依托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将村集体和村民50余亩闲置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黄瓜,并将村集体资金9万元通过合作社入股到基地,每年土地租赁和分红可达10万元,且能够实现每天8户原建档立卡脱贫户的长期务工,100名村民就近中长期务工,年度工资总额180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
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风险共担、难题共解、利益共盈。为了让公司在丽山安心发展,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推进,村党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牵头成立了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探索村企党建联建促产业发展的模式。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给村民讲政策、算收益,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与党委的主张有机结合,着力解决村企之间矛盾纠纷,在协调用地、基地建设以及务工人员的协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司则依托市场资源和技术优势,精准产销对接,高峰期基地平均每日产出黄瓜13吨,年销售3000吨,零散供应周边市场,批量发往广州、杭州等地;订单式生产销售增加效益、降低风险,带动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增收,形成了“保底收益+按股份红”、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风险共担、难题共解、利益共盈。
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联农带农作用,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由村党委书记王嘉华兼任理事长、村“两委”班子成员及部分致富带头人共12人兼任理事会成员、40余户农户为成员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村“两委”、合作社,“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架构,让村党组织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和合作社党员的带头带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流转村集体和农户土地,聘用村民务工,鼓励农户经过技术培训后自行组织生产管理、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等方式,使农户获得“股金+租金+薪金”,构建公司与农户之间“土地流转收入一点、入企务工收入一点、农户零散种植就近销售收入一点”的“股份式”增收机制,实现农民从产业规模化发展中持续分享利润,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因地制宜、盘活资产是村级招商的有效途径,丽山村党委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闲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既兼顾村集体和农户的利益分配,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赢。(来源:茂山镇 编辑:李宗卫 编审:张云松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