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禄劝:合力共建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2-15 15:04 来源: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创建云南省文明城市与美丽县城建设、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文明创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最根本的是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了让广大市民住得更舒心、出行更畅通、办事更便利,自创文工作启动以来,禄劝县突出“为民、惠民、利民”导向,始终把惠民利民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部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推动“善建”向“善治”、“善管理”向“善服务”转变。”禄劝县文明办主任陈蕙介绍。
2020年以来,禄劝县投入资金3500万元对恒辉、向阳农贸市场实施硬件提档、管理升级,对968家餐馆进行排查整顿,增设2个引摊入市点,清理占道经营25余处、流动摊点800余个,查处各类违章建设25起;新建2个临时停车场,累计新增4391个机动车位、2763个非机动车位,投入70余万元对交通标线标识,交通信号灯等进行翻新维修,整治各类交通违法、不文明载客等2000余起,“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秉持创建为民的初心,禄劝县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着力解决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上学、就医、出行、治安等民生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细化、文化,有序实施城市更新改造,投入资金1456万元,改造老旧小区38个,修复市政道路3.6万平方米,修复照明路灯2400盏,新增设垃圾桶3500余个,增补绿植22995平方米。全面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新建和提升改造公厕238座,改造新建洗手设施320个;159个住宅小区垃圾桶、垃圾箱全面配备到位,城市颜值更佳靓丽。
“前些年来县城,体会最深的就是上厕所不方便,除了在亲戚家以外,出门走多远都看不到一个公厕。现在不管是去民族文化广场玩,还是去走几公里的滨河公园,到处都有公共厕所,里面有手纸、有洗手液等等,而且全部都是免费开放,相当的方便。”来自九龙镇文林村的张先生感慨道。
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禄劝县突出108国道综合环境整治,设置体现本地民族特色、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的公益广告10000平方米,让真善美深度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加大投入力度,在县城建成区新增城市污水管网25.71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5公顷,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8.7%,空气优良率达100%;创建省市“园林小区”15个、省市“园林单位”38 个,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志愿服务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软实力,禄劝县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16767名实名注册志愿者和109个志愿服务团体,深入实施文明宣讲、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上网、文明礼仪、文明环保、移风易俗等“八大行动”,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 文明齐步走”“烟头不落地 禄劝更美丽”“文明创建大讲堂”政策宣讲、“反对浪费 崇尚节约”“建功新时代、奉献我先行”劳模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51370小时。五星路、秀屏路、掌鸠河南北路等主要道路“城管蓝”“骑警绿”顶风冒雨,公园里、河道边、民族文化广场“志愿红”“环卫黄”随处可见,构成了文明城市创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创新组建1500余名老年志愿服务队深入公园广场、街头巷尾开展文明劝导及政策宣传,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余热作用,积极参与创文工作监督。
按照“一日一推,支持原创、扩大影响”原则,制作刊播原创音视频45条、传唱《我的家 我的城》《彝乡的风 文明的花》主题歌曲、小调,巡演创文小品、小戏32场,以接地气宣传让使用公筷公勺、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文明行为逐步养成。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八大行动”和“不文明行为随手拍”“心头常亮红绿灯 文明交通伴我行”等志愿服务活动掀起创建热潮,推动形成人人讲文明、处处改陋习、时时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文明城市创建,更好地改善了禄劝城乡环境,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同时也激发出了全县人民形成和保持争先进位的良好精神状态,广大城乡居民更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下一步,禄劝县将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聚焦创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短板,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市品质、城市形象实现大改善,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