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清朝历史概况
[作者:禄劝县管理员2 发布时间:2016-08-29 10:50 来源:昆明禄劝]
顺治二年(1645)
九月 元谋彝族土目吾必奎反叛,攻陷禄劝州城。
四年(1647)
五月 大西军余部刘文秀自富民入境,兵乱中,百姓死伤数千人。
五年(1648)
撒马邑(今翠华)土目秦邦明率众攻占州城,杀知州解士英。秦随即被官兵围剿杀死于州城内。
康熙四年(1665)
撒甸(今撤营盘)凤阿歹遗妻奢卓拒绝向官府缴纳钱粮并武力拒捕,知州彭务命左镇沈应时率部围剿,奢卓逃亡东川。
二十四年(1685)
开办马鹿塘铁厂,为境内最早由官方开办的铁矿采炼业。
二十八年(1689)
州城内建尊经阁义学。
三十七年(1698)
州城内设明伦堂义学。
江头村、迎春里、旧县等村群众筹银97两,修筑普济渠(今扩修为合作大沟)。
三十九年(1700)
裁撤普渡河巡检司巡检。
知州孟以询重修州城。
四十四年(1705)
知州谢宗枕倡修通济渠(今扩修为互助大沟)。
五十二年(1713)
[FS:PAGE]; 重修州城南北城楼。
五+五年(1716)
正月初六日 知州李廷宰率官兵驱逐撒甸土酋常应运,改撒甸土官为流官,同时,境内改马设甲,分属法卿、归仁、向化、怀德、慕义五里。
九月 暴雨成灾,掌鸠河水淹没两岸农田。
五+七年(1718)
正月 常应运复踞撒甸,诱胁数千人攻占卓干(团街),进逼杉松营(茂山)。云贵总督蒋陈锡、巡抚甘国璧调集官兵围剿。五月,常应运夫妇自死,叛乱平息后,移武定同知驻撒甸,并设兵防守。
五十八年(1719)
知州李廷宰设撒甸义学,为境内最早的乡村义学。
《禄劝州志》编定,为境内第一部地方志书。
雍正四年(1726)
八月知州贾秉臣倡修马家庄渠。
五年(1727)
冬东川禄天佑踞法嘎四出抢劫,县境东北部的乌蒙、转龙屡遭劫掠。转龙彝族武举张仕敬协助武定参将魏蠢国前往围剿,大破禄营。
十二年(1734)
设南门内义学。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创建秀屏书院,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停办,历145年。
三+五年(1770)
十月十六日降州为县,隶武定直隶州。
四+五年(1780)
云龙人戴圣哲中庚子科文举,为境内第一个举人。
&n[FS:PAGE]bsp;檀萃编定《农部琐录》。
五十三年(1788)
暴雨成灾,山洪冲毁马家庄渠。
嘉庆十七年(1812)
三月地震。
八月洪水成灾。
道光二+三年(1843)
七月二十三日地震,房屋倒塌,死伤数十人。
三十年(1850)
县城增辟小东门(化成门)。
咸丰六年( 1856)
三月纳岔彝族土目张标勾结东川、寻甸土匪抢劫杀掠撒马邑,并围攻县城,知县廷璧弃城而逃。同年十一月,张标攻占县城,二十余日后,率众图谋省城,在富民境内被官兵击溃四散。
+年(1860)
掌鸠河水暴涨,冲毁茂山双龙桥(六孔桥)(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
同治六年(1867)
三月杜文秀义军北路军一部攻克县城,击毙图谋夺城的杉松营汛把总周鸿升,十余日后弃城他去。
十月杜文秀义军一部再次攻占县城。
十一月 杜文秀部将冠军将军杜凤杨(杜文秀之女、人称杜小姐)、大司勋米映山、大司阃马旭、骠骑大将军兼大司衡杨荣等率数千义军将士东进翠华,占据田心、小仓等地。不久,米映山病故小仓村、马旭被杀于山脚村,义军撤离翠华,再度占据县城。年底,义军弃城南向富民、嵩明一带。
七年(1868)
二月 杜文秀部将、大经略蔡杨威(蔡廷栋)率部进入县城,经翠华、九龙一带转入寻甸境。
&nb[FS:PAGE]sp; 光绪五年(1879)
十一月 寻甸仙人洞回民张五起事,部属占据九龙等地两个月,副将李正起率乡团围攻,始退出县境。
八年(1882)
三月 四川会理土匪朱自成(人称朱烂心)纠集聂成章(转龙鲁噜河沟村人)等聚众数百人,盘踞鲁初大山四出烧杀抢劫,后经李正起等人组织乡团围剿击溃。
洪水成灾,清政府派员查勘后,“酌借钱文”供群众购买籽种农具。
十二年(1886)
八月 上旬撒马邑田谷被水淹没。
十七年(1891)
正月十四日 李憎(李三布客)响应武定黄子荣(黄二布客)起义,率众攻占县城,杀知县李世深及随员于县衙。后经官军围剿,李憎等人力战被俘,并解送至昆明杀害。
县衙拨库银800两,扩修城垣。
十八年(1892)
掌鸠河水暴涨,冲毁地多、角家营、缉麻等地农田1000余亩,其他地区亦不同程度遭受洪灾。
十九年(1893)
鲁溪小河水暴涨,冲毁碾房2座,淹死2人,两岸农田被淹没。
二十二年(1896)
鲁大宗等人组织清查各地义学租田并归秀屏书院,义学废止。
二十三年(1897)
五月 洪水冲毁鲁溪桥(次年五月修复)。
六月初九、初十日 县城、转龙等地山洪暴发,冲倒房屋,淹没农田,秋收无望。
二十五年(1899)
六月 开办团防事务,每乡举团长1人,团正数人。
&n[FS:PAGE]bsp; 二+七年(1901)
鲁大宗著述《听涛轩诗钞》、《听涛轩杂录》、《听涛轩试帖》刻版刊行。
二十八年(1902)
设县团保局,各乡设团队。
三+二年(1906)
裁撤县团保局,改设县警察事务所,次年改称警察局。
县城创办蚕桑学堂。
三+三年(1907)
山洪骤发,四处成灾。
废科举,在秀屏书院址创办县立高等小学堂。
三十四年(1908)
县立高等小学堂附设师范传习所,为境内推行新制教育培养师资。
境内最早使用的乡土教材《禄劝县乡土志合编》铅印刊行。
宣统三年(1911)
境内区域划定为6个区。